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捣衣诗

南北朝柳恽

孤衾引思绪。独枕怆忧端。深庭秋草绿。高门白露寒。
思君起清夜。促柱奏幽兰。不怨飞蓬苦。徒伤蕙草残。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鹤鸣劳永欢。采菉伤时暮。念君方远游。望妾理纨素。
秋风吹绿潭。明月悬高树。佳人饰净容。招携从所务。
步栏杳不极。离堂肃已扃。轩高夕杵散。气爽夜碪鸣。
瑶华随步响。幽兰逐袂生。踟蹰理金翠。容与纳宵清。
泛艳回烟彩。渊旋龟鹤文。凄凄合欢袖。冉冉兰麝芬。
不怨杼轴苦。所悲千里分。垂泣送行李。倾首迟归云。
闺怨 妇女 思念

鉴赏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2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示崇宁长老善资 其一

南北朝邹浩

五色云中有和烟,天长地久祝斯年。太平一曲凭师唱,响彻乾坤万古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杨虢州与之旧姻

唐代刘禹锡

避地江湖知几春,今来本郡拥朱轮。阮郎无复里中旧,
杨仆却为关外人。各系一官难命驾,每怀前好易沾巾。
玉城山里多灵药,摆落功名且养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楚怀古

唐代刘长卿

南国久芜没,我来空郁陶。君看章华宫,处处生蓬蒿。
但见陵与谷,岂知贤与豪。精魂托古木,宝剑捐江皋。
倚棹下晴景,回舟随晚涛。碧云暮寥落,湖上秋天高。
往事那堪问,此心徒自劳。独馀湘水上,千载闻离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商调】望远行 四景题情 春

元代汤舜民

杏花风习习暖透窗纱,眼巴巴望他,不觉的月儿明钟儿敲鼓儿挝。梅香,
你与我点上银台蜡,将枕被铺排下。他若是来时节,那一会坐衙,玉纤手忙将这
俏冤家耳朵儿掐。茶,实实的那里行踏?乔才,你须索吐一句儿真诚话。 夏
  藉花风拂拂爽透书斋,静搀搀门半开,不觉的伤人心动人情感人怀。梅香,
我多管少欠他相思债,我则索咬定着牙儿耐。他若是来时节,那一会罪责,玉纤
手忙将这俏冤家面皮儿掴。茶,实实的要个明白,乔才,你莫不也受了王魁戒? 秋
  桂花风萧萧响透帘箔,滴滴溜明月高,不觉的鸡声罢蛩声悲雁声高。梅香,
□□着了□□□□,□□□□□。他若是来时节,那一会取招,玉纤手忙将这俏
冤家□□□□。茶,实实的犯法违条,乔才,你则索舍了命忙陪告。 冬
  雪花风飘飘冷透屏帏,闷恹恹只自知,不觉的铜壶残银灭串烟微。梅香,
他多管在柳陌花街内,每日家醺醺醉。他若是来时节,那一场省会,玉纤手忙将
这俏冤家耳腮上槌。茶,实实的那里着迷,乔才,你正是饱病难医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一

明代薛瑄

乾坤清气产英豪,大隐天津道德高。雪月风花閒讽咏,溪云水竹自游遨。

画前有易心能悟,删后无诗句独谣。金薤琳琅垂万世,无穷雅兴自滔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独坐

明代朱诚泳

深院无尘杂,朱门昼不开。阶前嫌客过,只恐破苍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音岩

清代郭昆焘

空舲高出云,其中剧深黝。兹崖稍低狭,划若神工剖。

虬松蟠岩侧,真见支离叟。云是念庵植,绵历岁月久。

如何风雨宵,不化蛟龙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景和改任夔州

元代陈钧

人生飘忽百年间,此别闻歌思渺漫。我顾一身如在客,君当万里独之官。

行期不计巴山远,归梦何妨蜀道难。纵有猿啼嘲宦况,更无清泪滴栏干。

柳恽

  柳恽,字文畅,生于宋泰始元年(465年),卒于梁天监十六年(517年)。祖籍河东解州(今山西运城),南朝梁著名诗人、音乐家、棋手。梁天监元年(502午)萧衍建立梁朝,柳恽为侍中,与仆射,著名史学家沈约等共同定新律。以后在朝中,历任散骑常侍、左民尚书,持节、都督、仁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今广东广州)刺史。又“征为秘书监、领左军将军”。曾两次出任吴兴(今浙江吴兴县)太守,“为政清静,人吏怀之。梁天监十六年 (517年)卒,享年53岁。赠侍中,中护军。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