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愁歌

两汉刘细君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女子 抒情 愁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居住在以毛毡为强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皓啊,回我的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zhān):同“毡”。
黄鹄(hú):即天鹅。

参考资料:

1、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113-114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20-22

创作背景

  刘细君是汉武帝的侄孙女,汉武帝为结好乌孙,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猎骄靡,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当时的乌孙国王猎骄靡已经年老体弱,而刘细君正值豆蔻年华,加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习俗不同,刘细君自然是孤苦悲伤,度日如年,分外思亲,故作下《悲愁歌》一诗。

  

参考资料:

鉴赏

  汉朝初年,北方少数民族常率众南扰。朝廷有时出兵征伐,有时采用睦邻政策,以求缓和。“和亲”即睦邻的一个手段。汉元帝时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也是著名一例。刘细君去乌孙国是大义之举,她思亲人恋故土又是人之常情。《悲愁歌》亦即这矛盾心情中思亲一面的反映。因作者亲身经历,感受倍深,故这首诗写得情切切,意拳拳,真挚动人。在写思乡悲愁的同时,从客观上也具体地介绍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习俗。

  《悲愁歌》,一作《乌孙公主歌》。原载于《汉书·西域传下》和 《玉台新咏》卷九。《乐府诗集》卷八十四以为刘细君作,属“杂歌谣辞。”此诗以第一人称的自诉,表现了公主远嫁异国、思念故土的孤独和忧伤。诗中突出了中原与西域在食宿、文化方面

  
刘细君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前87),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 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江东去 寄卫生袭之

金朝段成己

干戈蛮触,问渠争直有,几何而已。毕竟颠狂成底事,谩把良心戕毁。生穴藜床,磨穿铁砚,自有人知己。摩挲面目,不应长为人*。过眼一线浮华,辱随荣后,身外那须此。便恁归来嗟已晚,荒尽故园桃李。秋菊堪餐,春兰可采,免更烦邻里。孙郎如在,与群共枕流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菱歌七首 其三

南北朝鲍照

暌阔逢暄新,凄怨值妍华。愁心不可荡,春思乱如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宋代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五羊归有怀陈愈章 其一

明代何吾驺

风雨登楼解梦思,竹林旧伴复何时。谁怜何逊梅花句,不见陈蕃悄自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沙斗初渡江

清代吴泰来

经年离别楚天遥,重向河梁折柳条。八月凉风吹早雁,一江秋雨送寒潮。

西津云树帆初落,南部烟花恨未消。想到芜城怀古地,愁人无那广陵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晚怀归

宋代周密

逝水归云日夜流,倚栏心事共悠悠。黄栖露亩稻粱晚,红染霜林橡栗秋。

日月不闲双鬓老,风埃长满百年愁。故山薇长无人采,有愧平生马少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混朴吴尊师

宋代史浩

何年隐四明,与世绝逢迎。圣主方虚席,先生不入城。

风雷随地起,宫殿自天成。近喜篮舆稳,宁忧白发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晓发金华

元代金涓

一带寒林古木齐,濛濛山色乱云迷。沿村问酒难寻店,隔岸呼舟欲渡溪。

夜雨草深蛙鼓闹,晓风花落子规啼。可怜客路多岑寂,何处垂杨驻马蹄。

刘细君

刘细君

刘细君(公元前140-前87),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刘细君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