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8篇诗文
昔骑紫骅骝,翩翩游魏都。绿醽呼明月,踉跄堕冰壶。
倚醉别卢楠,春草十二枯。腰间黄金鱼,久逐酒家胡。
魏节重入手,雪亦侵头颅。卢楠化为土,遗骨知在无。
两女胜才人,下嫁厮养徒。中原散遗集,历落照乘珠。
薄酹指焦峣,若敖夺汝餔。风吹英雄泪,忽与千秋徂。
倘遇襧正平,狂鬼晚不孤。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