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597篇诗文

人物生平

  易顺鼎生于清文宗咸丰八年,卒于民国九年,年63岁。(现代中国文学史卒年同,年五十九岁。此从五续疑年录附录二)。与罗瘿公、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等并称为“寒庐七子”。

  幼有神童之目,5岁能作对。15岁补诸生。工诗,十五、六岁时即刻印《眉心室悔存稿》,传诵一时,有“龙阳才子”之称。尝问业于王闾运,与宁乡程颐万、湘乡曾广钧称“湖南三诗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是年冬,北上应礼部试,取道江南,骑驴冒雪入南京城,遍访六朝及前明遗迹,一日成《金陵杂感》七律二十首。忠州李士芬号称能诗,读后大兴叹服,赠诗“烂熟《南朝史》,澜翻东海波”。但6次应试落第。年30,以同知候补河南,不久捐道员,总厘税、赈

  

文学成就

  顺鼎自负聪明,自称为张梦晋后身。于学无所不窥,为考据,为经济,为骈体文,为诗词,生平诗将万首,与樊增祥称“两雄”。生平足迹及十数行省,一地为一集,有《丁戊之间行卷》、《摩围阁诗》、《出都诗录》、《吴船诗录》、《樊山沌水诗录》、《蜀船诗录》、《巴山诗录》、《锦里诗录》、《峩眉诗录》、《春城诗录》、《林屋诗录》、《游梁诗剩》、《庐山诗录》、《宣南集》、《岭南集》、《甬东集》、《四魂集》、《四魂外集》、《霭园诗事》,大都收入《琴志楼易氏业书》。病逝前又排比钞辑,印成《琴志楼编年诗集》十二卷,《琴志楼游山诗集》八卷。所为诗,“行役浏览之作品其大半,而山水居多”。此外也多为咏物、艳情之作。其作诗好尚巧对,认为“以对属为工,乃诗之正宗”,“  

人物小传

  易顺鼎,湖南龙阳(今汉寿)县人,字实甫,号很多,最出名者为“哭庵”。他的父亲易佩绅曾任山西、四川、江苏布政使。易顺鼎少时受过湘中大名士王闿运的点拨,很受其赏识,将他和曾国藩的孙子曾广钧并称为“两仙童”。他又与袁克文、何震彝、闵尔昌、步章五、梁鸿志、黄秋岳并称为“寒庐七子”是近代有影响的大诗人之一,与湖北樊增祥齐名,有“北樊南易”之称。

  易顺鼎以诗人著称,但大半生却奔忙于军旅和官场,希望有所建树,结果事与愿违,因此他的一生有点悲剧意味。这种悲剧带有最后一代士大夫文人的共同性。他自负大才,有着忧国忧民之心,但对已经发生的新的时代潮流和思想,却难免疏离和隔膜。因此,他虽然看到末世的危机和弊病,不满和不平,却只

  
易顺鼎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丛花 十三夜

清代易顺鼎

美人生性耐天寒。常恁袖儿单。凉阶小雨扶花立,红泪洒、秋海棠边。

玉笛供薪,金钗换酒,一例嫁邯郸。

斜扉闭月指轻弹。不躲应门鬟。绿窗软语兜鞋处,沉吟久、蹙断眉山。

鹦鹉心多,蟾蜍眼独,今夜出来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柳梢青 荻港即目

清代易顺鼎

独木桥斜。做成寒色,几点昏鸦。疏树西山,夕阳江寺,残雪人家。

问伊浪只淘沙。怎淘去年华梦华。柳已无丝,枫还有叶,梅又将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雾茶

清代易顺鼎

匡山云雾窟沉沉,闻有六朝僧未死。
窟中产作云雾茶,灏气清英复无比。
托根高接南斗傍,坐令涧壑流芬芳。
三直六梯不可到,天风细细吹旗枪。
幽香似酒忘年岁,仙蝶飞来心已醉。
清宜教虎豹守,窈冥若见龙蛇避。
鸿荒辟后留根,都是匡君手自栽。
高空日月增精髓,邃古冰霜成异胎。
斡旋元气仙人掌,斟酌灵冰众帝台。
蒙顶上清足相埒,宜供磊祀陈天阶。
辛苦山僧摘盈瓮,手皲足茧人间送。
叶叶都含瀑水湿,枝枝尽带岚霞重。
种少应知造成物悭,摘多莫使山灵痛。
螺春龙井徒芳腴,尚书道此清凉殊。
中泠精鉴赞皇李,双井佳题材玉局苏。
袖里携将云雾去,欲倾江汉试跳珠。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