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597篇诗文
冶城八月秋风起,仙吏驱车入帝里。白叟黄童拥道周,攀辕卧辙情无已。
一官闽海几年馀,汉室循良更孰如。鲁恭政简能驯雉,羊续官清不爱鱼。
声名久已闻天子,玺书召对明光里。满县秾桃烂似霞,半肩行李清于水。
新秋乘传到长安,五色花骢獬豸冠。几多狐鼠争投窜,当道豺狼胆自寒。
酌君酒,与君别,寇君难借空呜咽。至尊垂拱问苍生,但道江南民力竭。
于昭上帝,毓灵下土。衷极储精,太和流布。衷和流布,区宇瀰濩,区宇瀰濩。
山岳上凝,江河下注。衷和氤氲,物各备具。
物具衷和,人得其粹。五性出矣,七情生生。不愆以忒,乃全厥原。
全复厥原,为人之门。厥复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近取如何,我身备有。手足发肤,耳目鼻口。形宫而乖,五性是谬。
形官而理,五性顺受。君子有要,天君中寂,性情弗忒。
性情如何,远取诸物。取之如何,性情是适。定性闲情,率由中宅。
虽曰中宅,亦赖外域。域之孔固,中乃弗忒,是作性则。
取物如何,维我宜之。我宅我里,琴山维之。维此琴山,实我仪之。
煦日流矣,和风披矣。登山歌以谣矣,乐以忘归矣。
于戏,韶石奚为,以慰我思。
我思琴山,千里而遥。昔我植竹,于山之腰。山侧水流,昔我洗瓢。
鱼游水渚,鹤企松标。松风萧萧,竹风翛翛,依稀虞韶。
虞韶千古,寄我琴山。山石凤跂,山花锦囊。天风为弦,得趣忘弹。
爰我良朋,于山之间。尊酒颐颜,性怡情闲,和乐且耽。
耽乐君子,既和乃心,乃和乃身。身心和矣,暨厥家人。
家人和矣,暨阙万民。万民和矣,奏泰和音。泰和奏矣,谁瑟谁琴。
谁琴谁瑟,高山流水。知音伊谁,韶石之子。匪伊子之知,天风洗耳。
岂曰洗耳,亦洗心髓。心灵耳通,泰和之音是俟,泰和之音是俟。
泰和远矣,得见其像。像托伊何,琴山之上。琴山之水,琴山之云。
望望水云,悠悠我心。旧盟猿鹤,投我好音。岂曰耽乐,猿鹤遗之音。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