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唐代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从南山截段竹筒做成觱篥,这种乐器本来是出自龟兹。
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座旁的听者个个感慨叹息,思乡的游客人人悲伤落泪。
世人只晓听曲不懂得欣赏,乐人就像独行于暴风之中。
又像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还像九只雏凤鸣叫啾啾啼。
好似龙吟虎啸同时都爆发,又如万籁齐响秋天百泉汇。
忽然变作渔阳掺低沉悲壮,顿使白日转昏暗乌云翻飞。
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除夕夜高堂上明烛放光芒,喝杯美酒再欣赏一曲觱篥。

注释

鉴赏

  李颀最著名的诗有三类,一是送别诗,二是边塞诗,三是音乐诗。李颀有三首涉及音乐的诗。一首写琴(《琴歌》),以动静二字为主,全从背景着笔;一首写胡笳(《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以两宾托出一主,正写胡笳;这一首写觱篥,以赏音为全诗筋脊,正面着墨。三首诗的机轴,极容易相同,诗人却写得春兰秋菊,各极一时之妙。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这是李颀的特点,写音乐的诗,总是以板鼓开场。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永乐殷尧藩明府县池嘉莲咏

唐代雍陶

青蘋白石匝莲塘,水里莲开带瑞光。露湿红芳双朵重,
风飘绿蒂一枝长。同心栀子徒夸艳,合穗嘉禾岂解香。
不独丰祥先有应,更宜花县对潘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黄莺

唐代郑谷

春云薄薄日辉辉,宫树烟深隔水飞。
应为能歌系仙籍,麻姑乞与女真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金华庵主

明代李之世

仄径悬空断复连,金华顶上礼金仙。言寻净土开精舍,早向朱门了俗缘。

海日夜临澄镜影,天风晓度玉炉烟。梅花点点飘残雪,几杵磬声到客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韵自述

明代蓝仁

生年七十又周馀,万事从心不校渠。风雨声中长闭户,桑榆影里更观书。

行扶竹杖龙钟甚,病踞藜床偃蹇如。忆昨武夷云满谷,长松千树托巢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寿杨潜庵七十 其二

明代罗钦顺

得谢朝簪力已愆,秖应肝胆向君偏。手书月计方成束,福履时闻总胜前。

谋客肯忘林下老,抱疴空忆会中仙。桃花浪软绵陂绿,更儗春来好放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 其十七

明代王夫之

三头九头志古皇,可容稳梦北窗凉。一百六日寒禁火,七十二丝悲动商。

李微呜咽羞作虎,左慈长跽乐为羊。也知秋叶如鹃血,爱此枫林一夜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

宋代仲殊

北固山前波浪远。铁瓮城头,画角残声短。促酒溅金催小宴。

灯摇蜡焰香风软。

落日烟霞晴满眼。欲仗丹青,巧笔彤牙管。解写伊川山色浅。

谁能画得江天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银城道中

宋代吴则礼

畴昔一丘安在哉,马鸣笳响有奇怀。
{左女右睘}{左女右睘}试遣雁催发,濯濯已凭春唤回。
独怜短槊横未已,端恨长江扳不来。
看取东风姹然笑,北湖老眼为渠开。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