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小雅·黍苗

先秦佚名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我任我辇,我车我牛。我行既集,盖云归哉。

我徒我御,我师我旅。我行既集,盖云归处。

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

原隰既平,泉流既清。召伯有成,王心则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黍苗生长很茁壮,好雨及时来滋养。众人南行路途遥,召伯慰劳心舒畅。
我挽辇来你肩扛,我扶车来你牵牛。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走。
我驾御车你步行,我身在师你在旅。出行任务已完成,何不今日回家去。
快速严整修谢邑,召伯苦心来经营。威武师旅去施工,召伯经心来组成。
高田低地已修平,井泉河流已疏清。召伯治谢大功成,宣王心里得安宁。

注释
芃(péng)芃:草木繁盛的样子。
辇:人推挽的车子。
集:完成。
盖(hé):同“盍”,何不。
肃肃:严正

鉴赏

  《黍苗》是宣王时徒役赞美召穆公(即召伯)营治谢邑之功的作品,诗意自明。《毛诗序》说它是“刺幽王也。不能膏泽天下,卿士不能行召伯之职焉”。前人多有辩驳,朱子直言:“此宣王时美召穆公之诗,非刺幽王也。”(《诗序辨说》)可谓干净利落。

  此诗是纪实性作品,要对作品有较为深刻的理解,须知如下史实:宣王是在其父厉王出奔并死于彘(今山西霍县),整个周王朝处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即位的,“宣王即位,二相辅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在其执政的四十七年中,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复文武之境土”,史称中兴。作为一代中兴贤君,周宣王重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如仲山甫、尹吉甫、方叔等,《黍苗》诗中所赞美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墨梅奉寄子韶欧阳御史

元代刘崧

十年不见风霜面,千里长怀铁石心。天上梦回东阁远,水边林下好相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八首 其一

明代何吾驺

梧桐夜落雨声秋,芦荻萧萧响钓舟。前路不知行客往,棹歌千里访同游。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至玉虚观

明代李梦阳

龙沙欣自昔,久泊遂今期。雨露新松大,丹青旧殿移。

岸云通绣栱,江日抱金池。欲倚门东阁,愁看日暮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徐季益四首 其二

宋代赵蕃

君不减徐稚,豫章仍主人。结交非势利,此客况清真。

今日山中友,他年席上珍。玉堂如伴直,怨句不须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江仙(题清溪图)

宋代俞紫芝

弄水亭前千万景,登临不忍空回。水轻墨澹写蓬莱。莫教世眼,容易洗尘埃。
收去雨昏都不见,展时还似云开。先生高趣更多才。人人尽道,小杜却重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曲

清代周之瑛

蛸虫织月帘荡影,庭露无声桂花冷。凉砧捣夜人未眠,风过檐铃一声警。

流苏压幔珊瑚钩,明窗静对银河秋。空梁燕去碎泥落,香散金猊黯不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池上夜坐

清代林占梅

散发向荷池,轩窗欣洞启。浮云净大虚,穴寥清似洗。

汲水自烹茶,芬馥过嘉醴。一饭轻两腋,数杯畅四体。

小步出前庭,长吟凭树柢。柳垂露满梢,波定月沉底。

快哉此幽居,目中无尘眛。何必侈襟期,咨嗟肉生髀。

凡事能知足,愁颜翻破涕。堪叹名利场,纷纷峦触抵。

未若白与陶,耽诗乐清堤。复羡马少游,郡掾依祖补。

抱此高淡怀,俗人难测蠡。我今未能行,我去终有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湖南李侍御赴本使赋采菱亭诗

唐代权德舆

旧俗采菱处,津亭风景和。沅江收暮霭,楚女发清歌。
曲岸萦湘叶,荒阶上白波。兰桡向莲府,一为枉帆过。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