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悲怀三首·其二

唐代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往昔曾经戏言我们身后的安排,如今都按你所说的展现在眼前。
你穿过的衣裳已经快施舍完了,你的针线盒我珍存着不忍打开。
因怀念你我对婢仆也格外怜爱,多次梦到你我便为你焚纸烧钱。
我诚知死别之恨世间人人都有,但咱们共苦夫妻死别更觉哀痛。

注释
戏言:开玩笑的话。身后意:关于死后的设想。
行看尽:眼看快要完了。
怜:怜爱,痛惜。
诚知:确实知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赏析

  这首诗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  

创作背景

  这三首诗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
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719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仙书

宋代张镃

飞楼半天真人居,玉幢金蕤龙虎舆。层门十丈拥翠树,枝磨有声作灵语。

邪劣未除嗟异路,紫云翻袍两仪舞。赤巾使者呼女鬟,吟风飒飒鹅笙寒。

迎月殿高句难攀,踏珠出水如出雾,三十六凤空银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俞士栗归南都 其三

明代岳正

灵槎明日渡江南,天上风情想尽谙。记得霓裳三两调,等闲休便向人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牧牛图二首 其一

明代顾璘

牛背泽且适,牛肩高嶙峋。登之挽其角,欢如就文茵。

原草被雨绿,芳树夏叶新。行歌重阴外,何羡輶轩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兰阳即事 其六

清代仝卜年

丛丛秋菊灿篱东,赏到黄昏兴未穷。夜静不知风露冷,满身花影月明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至居庸

清代高顺贞

天险何年辟翠螺,銮舆想见昔经过。山连上谷秋声壮,地近卢龙朔气多。

曲涧成群嘶牧马,危岩作阵走明驼。时清不用防边戍,裕国长输例税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封有怀元晦

宋代张栻

忆共朱夫子,登临冰雪中。
剧谈无俗调,得句有新功。
别去雁横浦,重来月满空。
遥怜今夕意,清梦傥相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八关寺后池上

宋代陈与义

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不有今年谪,争成此段奇。
殷勤雪颅老,随客转荒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雪林墨竹

元代刘永之

望霓旌兮云间,吹参差兮湘沚。灵雨兮朝飞,冲风兮夕起。

忆素手兮同携,步捐瑶兮玉趾。解翠佩兮明珰,寄相思兮千里。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