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孤石

南北朝高丽定法师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
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偃流还渍影,侵霞更上红。
独拔群峰外,孤秀白云中。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望孤石,它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屹立在平阔的湖边,极目四方,空旷无际。
它的底部常有湖水拍打,浪花飞溅,石上生长的树木树梢伸向空中,承受着天风的吹拂。
孤石倒映在湖水之中的身影,像是自身浸染在水中一般,上空彩霞铺洒,更是五色生辉。
它独立挺拔在群峰之外,不与争奇;独自于秀洁于白云之中,永保高洁。

注释
恒:常。
树杪:树梢。
镇,通“整”。
偃流:倒映在湖水之中。
还、更:皆同又,表示连接和递进的副词。

参考资料:

赏析

  从南朝起,开始欣赏奇石,出现了以孤石为题材的咏物诗。刘宋鲍照、梁代朱超,陈代释惠标,都作有《咏孤石》诗,而写形传神,着墨孤傲雄姿的,要数此诗为冠。这首诗紧扣一个孤字,用多种手法,从多层侧面来突现孤石的孤高、孤坚、孤丽、孤秀的形态特征,蕴含着诗人孤傲于世的情怀、高洁于俗的美德。

  “迥石直生空,平湖四望通。”开篇把孤石放到一定的空间环境中来作总体描写;没有一定的空间环境,那孤石的“孤”就表现不出来。这里取远距离的视点,摄下了孤石及其整个背景的总体形象。开阔的平湖,浩浩渺渺,无边无垠。远望那孤石,像具有人的灵性那样从湖中生长起来,径直凌空,四面八方地瞭望整个湖面,没有任何遮拦和阻隔。这就以开阔的平湖作为背景,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欲访天柱山阇黎寄一绝句

宋代毛滂

三年不到上人家,目断晨烟与暮霞。
急遣寄声堂下水,便来洗眼看天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摄鼓院

宋代任希夷

分曹正在壁门东,兼假犹惭两院通。
谏鼓无声谁讼枉,匦函有疏为平戎。
柳分御路晓烟碧,花绕宫墙初日红。
退食心间了无补,西风吹影鬓如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丞君山水

明代陈繗

君家一幅画山水,劝我题诗在画里。我观山水真绝奇,历历江山鲜堪比。

欲比蓬莱山,三岛有其间。欲比桃源洞,桃源千古成幻梦。

不是蓬莱山,不是桃源洞。金陵好风景,只在个中看。

春云入树暮山碧,秋波打空烟水寒。水光山色交相映,泛泛孤舟几亭榭。

蓑笠巾裾山水间,阿谁还是仁智者。智者却乐水,仁者须乐山。

乐山寿弥久,乐水乐自宽。二者自为二,一之良亦难。

君能乐山复乐水,山水两全仁且智。今看山高兼水长,寿考无疆乐不已。

我今写此为君歌,此歌不入俗人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安淝水之捷

清代张洵佳

徼倖成大功,莫如谢安石。秦兵八十万,仅恃淝水隔。

太傅方游山,未暇纡筹策。幸而朱序来,急进乘其隙。

临阵肯退师,天夺符坚魄。遂令小儿辈,铭勋垂竹帛。

否则局上棋,着着无生机。风流大罪案,又劳史官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午暑憩夜明馆道傍清流激湍可爱所乏者茂林修竹耳二首 其二

宋代李纲

宝气何年夜发明,至今邮舍得佳名。我来不暇寻光景,但爱锵金漱玉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荆州十首 其九

宋代苏轼

北雁来南国,依依似旅人。纵横遭折翼,感恻为沾巾。

平日谁能挹,高飞不可驯。故人持赠我,三嗅若为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人见赠四首 其四

宋代曹勋

白玉芳醪何所似,仙人掌冷下金盘。青衫汉殿人将老,应酌清醇拟旧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庆黄晋卿任江浙儒学提举

元代薛玄曦

忆昨追随到上台,鳌头先夺锦标回。道人独宝笼鹅帖,天子曾惊倚马才。

礼以二仪宗太极,名因三赋重蓬莱。只今教雨司吴越,绝胜文翁化蜀来。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