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焘

(1115—1184)眉州丹棱人,字仁甫、子真,号巽岩。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十二年,始调华阳主簿。历官至礼部侍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敷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以名节、学术著称,长于吏治,关心民瘼,然终未获大用。博览典籍,著述宏富。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用力四十年始成,取材广泛,考订精核。又有《易学》、《春秋学》、《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及文集等。► 42篇诗文

人物简介

  李焘为唐宗室曹王之后,生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年甫冠,愤金雠未报,著反正议十四篇。

  绍兴八年(1138年),李焘登进士第,调华阳县主簿。再调雅州推官。

  乾道八年(1172年),出知泸州。当时王氏(王安石)学盛行,唯独李焘博极古籍,慨然以史自任。于有宋一代的典故,尤其悉力研究,他仿照司马光《资治通鉴》,撰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李焘举荐尤袤、刘清之等十人堪任史官。 

  淳熙十一年(1184年)春,李焘上章告老,宋孝宗优诏不许,还多次询问他的病情。给事中宇文价传达了孝宗的旨意,李焘说:“臣子留恋

  

主要成就

  李焘一生著述弘富,《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他的代表作。这部著作的正式写作时间,应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李焘时年四十岁。他在知成都府双流县任上,于公务之外,“日翻史册,汇次国朝事实。谓司马光修史,先为《百官公卿表》十五卷,后颇散佚。乃遍求正史、实录,傍采家集、野史,增广门类,起建隆,迄靖康,合新旧官制,成一百四十二卷。其重编者仅七之一,《长编》之书盖始于此”。实际上这部著作纂修时间,应该更早一些。淳熙九年(1182年),他说为修此书,“网罗收拾垂四十年”。以此上推,当在李焘读书龙鹤山以后不久。

  李焘自隆兴元年(1163年)至淳熙四年(1177年)先后四次上进此书。隆兴元年(1163年),李焘在知荣州任

  

家庭成员

  家世

  先祖

  李明,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封曹王,武则天掌权时被降封零陵郡王,流放至黔州,后被逼迫自杀。唐中宗时追谥为”恭“。

  李偲,李明第五子,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后被武氏陷害,流放剑南,遂定居眉州丹棱县。 [1]  [11] 

  六世祖

  李瑜,官至长江令。

  曾祖

  李夔。

  祖父

  李夙,追赠奉直大夫。

  父母

  父亲:李中,官至

  
李焘的诗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句 其二

宋代李焘

瓦屋如案平,金仙閟光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句 其五

宋代李焘

平盖神仙院,武阳山水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城东楼有怀

宋代李焘

五色云呈考卜初,经营三纪竟何如。道傍谁定千年策,湖里空浮万顷馀。

纵目东楼天作画,乞灵西桂草为庐。聊将一堵兴闾里,先子成城意不虚。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