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298篇诗文
去年君家饮,檐前飞玉沙。今年饮君家,风雪又横斜。
主人敬爱客,恰如明让魄。接膝地炉红,暖意生绮席。
此时值初春,此日欣逢人。飞觞各舒兴,野蔬间肴珍。
嗟予独心醉,感念此良辰。灵辰在异地,归计遥未遂。
何时会芳园,天伦话乐事。幸兹众同乡,叶梓谊未忘。
岁暮吟蟋蟀,春酒宴羔羊。谓言行乐耳,过此复参商。
虽无风骚韵,到处倾肝肠。君家满庭雪,我兴殊卓绝。
但愁阴山阻,杨柳不堪折。主人劝我觞,欢娱休赋别。
且复醉琼瑶,莫负此佳节。开轩复凭栏,酒阑兴未阑。
银鹤栖远树,饥乌啼暮寒。出门蹑云磴,归路愁欲暝。
犹疑步月光,珠尘碎满径。聊憩松荫下,兰若发清磬。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