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闲居寄端及重阳

唐代韦应物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
写景 隐居 生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注释
端,即韦端,是韦应物的从弟;重阳,即崔播,韦应物的外甥。人名考证见《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答僴奴重阳二甥》。
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寥落:冷落。高兴:雅兴,高情闲趣。
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参考资料:

1、 钱文辉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诗传 唐代山水田园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09:691
2、 陶敏编撰.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08:194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是诗人于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冬在鄠县沣上所作,当时诗人辞官闲居沣上善福精舍,因闲居日久,有感而发,创作此诗寄赠自己的亲人。   

参考资料:

1、 陈桥生编著.韦应物: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07:41-45

赏析

  这是一首寄赠诗。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天已放亮,山色渐明,钟声隐微,雪满山林。诗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绘出了一个晶莹剔透、远离红尘的世界,这也正合了诗人闲居的心境。

  “闲居寥落生高兴,无事风尘独不归。”诗人说寂寞独处于此,获得了他向慕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59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成即事

宋代章甫

年丰万宝庆西成,四野都闻穫稻声。造物也怜农事苦,微风扇净日烘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蛙

唐代杨收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梦得

唐代白居易

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渐觉咏诗犹老丑,
岂宜凭酒更粗狂。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
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踏莎行 春思

明代韩邦奇

梦转红英,愁生绿绮。小窗独对应无语。雨馀花气细侵帘,画梁燕子双飞去。

情绪千端,家山万里。乡心不为功名系。沉云重隔华山青,长河不断空流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夜登郡城楼

明代伍瑞隆

萧萧秋气吹长缨,独立缥缈之层城。掌中珠色月俱朗,匣里刀环风自鸣。

遥天鼓角有馀急,清夜琅璈何处声。凭高感极醉不得,却倚苍茫看玉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二月酴醾盛开

宋代胡寅

不虞集霰与飞霜,可但寒梅度暗香。
翠碧重敷秋后叶,玉明争绚晓来妆。
庆怜高架袅清艳,谁道疎条无妙芳。
折向清尊沾剩馥,与君冬日对春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呈陈总领五首 其二

宋代刘过

太宗造唐刬隋乱,仁义结民过炎汉。胡雏负恩逆天纪,忠义回天四方起。

嗟哉主将失纪律,百万秦人半为鬼。浮云改变异今古,不谓前车眼中睹。

尝时潼关说歌舒,今日襄阳说皇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遇四首 其三

元代王浍

光风荡繁囿,丹绿缀柔柯。游子去万里,空闺歛翠蛾。

行云落江水,酒尽不成歌。鸡飞与狗走,妾命独奈何。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