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圆

唐代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注释
①梁武帝诗:“慅慅孤月帷。”
②何逊诗:“寒江复寂寥。”庾肩吾诗:“高楼开夜扉。”
③《月赋》:“委照而吴业昌。”郊祀歌:

赏析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1371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袭美登初阳楼寄怀北平郎中

唐代陆龟蒙

远窗浮槛亦成年,几伴杨公白昼筵。日暖烟花曾扑地,
气浮星象却归天。闲将水石侵军垒,醉引笙歌上钓船。
无限恩波犹在目,东风吹起细漪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饭牛

宋代徐瑞

饭牛夙志老方酬,看似沩山水牯牛。水草寻常自调伏,鼻端不用拽绳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味轩为张瑞卿

明代董纪

人莫不饮食,所病知味少。惟有江东老步兵,世味深知见几早。

菰嫩儿臂白,莼香钗股肥。鲈鱼更堪脍,四腮天下稀。

人生贵适意,富贵将何为。万钱下箸空暴殄,千钟食禄多忧疑。

当时岂真为口腹,直指秋风作题目。敢言主簿死铜驼,华亭鹤唳伤都督。

步兵上天家法在,子子孙孙今几代。侍郎夕食止卜匏,此云三味犹嫌汰。

见在生前酒一杯,何如身后名千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郭韩臣家藏赵大年汀渚秋烟卷

明代王恭

大梁公子写沧洲,几百年中墨尚留。芳草秪疑韦曲社,青山多是洛阳秋。

天边积霭鸿初断,浦口微霜叶尽流。遥想繁华何事业,汴河东去更悠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牧图 其二

宋代张孝祥

秋晚稻生孙,催科不到门。人闲牛亦乐,随意过前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庵分题 笋指

宋代史浩

春来初见着斑衣,一束纤纤玉未肥。试捧银笙按工尺,听君一曲阮郎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祚德庙

元代宋无

祀典当时盛,忠曾保赵孤。
谁知宋祚绝,今与尘俱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从天外来

元代王吉昌

返本修真。待一阳初动,五气全伸。金童施义,玉女弘仁。刚柔消息成姻。会黄庭仙馆,慧风引、宴拉诸神。瑞烟浓,泛琼壶雪浪,烹点铅银。冰肌烂霞帐锦,荫三奇光射,琼萼清新。体腻兰香,魂飞羽健,陪从道德为邻。傲太虚寥廓,真清净、不变长春。性中珍。辉十方三界,元迈冰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