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291篇诗文
陆海才无敌,滁山盖偶倾。龙蟠云里敕,骢避道傍行。
襟抱三江迥,冰霜六月清。经邦资数马,求友愿迁莺。
吊古欧亭胜,观风范辔轻。重闻西涧咏,又动北辕情。
闵雨方今日,为霖待老成。咨诹劳使节,献纳重台评。
愠解薰风好,行经梓里荣。螭坳簪笔处,翘首五云晴。
敦赏每卜夜,行乐聊及时。秉烛且不寐,待月岂云罢。
鳞鳞玉叶薄,皦皦金波迟。高台临窈窕,回塘生涟漪。
载歌蟋蟀唱,复咏鹡鸰诗。清辉一以鉴,素心同所期。
龙渊之水深复深,卧波塔影尖如针。学绣女儿不得见,横塘风雨愁人心。
偶闻父老谈陈迹,裴生此地曾为客。行装劫去剩空囊,路侧呻吟带饥色。
落日携筐有女来,一时怜饿兼怜才。拔钗饷饵聊相济,乞食吹箫重可哀。
黄金脱手浑间事,谁知中有千行泪。半面真成未了缘,三生可有相逢地。
归来偏犯泥中怒,风波凋损双眉妩。岂曾密誓偶鸳鸯,竟听谗言放鹦鹉。
红兰无力拒严霜,毕命朱丝长恨长。一寸柔肠容易断,十分侠骨自留香。
春风转瞬忽经年,仙禁裴航得意天。前度刘郎重到日,那时紫玉已成烟。
分符适值来花县,惆怅天台人不见。夜雨空房忆故钿,秋风尘罥悲团扇。
比肩有妹已垂髫,依约红颜一样娇。桃叶相将迎古渡,云英犹得遇蓝桥。
报恩总惜婵娟死,特筑浮图傍春水。小字空题埋玉人,遗闻合补伤心史。
此事茫茫二百秋,塔前芳草使人愁。王孙一饭谈何易,漂母祠堂终古留。
风卷江湖浪,举足是羊肠。峡山知在何处,榛莽更凄凉。
不为渊明五斗,直为班超万里,雅志未能忘。耿耿富襟抱,行计有诗囊。
溯吴头,逾楚尾,界瞿塘。从他昵昵燕语,留不住征樯。
芳草天涯弥望,着我飞凫来去,在在可徜徉。持此见刘表,抵掌与谈王。
(1266—1327)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