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慈姥竹

唐代李白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
咏物 写竹 赞美 品格 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满山的竹枝在石缝中顽强生长,把整个江岛辉映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竹叶把自己的身影重重叠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吹来,寒意在竹枝的吟唱中缭绕。
我没有听过龙吟的声音,但是此竹箫发出的声音比笙箫奏出的乐音会更美妙。
做人啊,别像蒲草弱柳,一遇秋风就枯凋,要像这慈姥竹,迎风挺立,虚心贞洁,自强自尊。

注释
慈姥(mǔ)竹:又称“子母竹”。做箫笛较好竹种。产于安徽当涂县慈姥山而得名。常用以比喻母亲的抚爱。
攒:通“钻”。
虚声:空谷间的回声。意为秋风吹翠竹,令人过早地感到了秋天的寒意

赏析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运用铺叙手法,描绘出一幅慈姥竹从石缝中钻出、茂盛竹枝叶缭绕轻烟辉映江岛的景致。与序相和,写尽一时一地风貌、气概。“攒石生”尽显慈姥竹充满生机,传达出慈姥竹坚韧不拔的神韵、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为全诗最精彩之笔,是咏竹诗中的绝品。钱钟书先生命之为通感,颇不尽意。同样李得裕《竹径》:“日落见林静,风行知谷虚。”同样是好句,或可称为体物尽性,人皆有此感只是诗人能更格物而写出文字。诗句中描绘出一幅青翠的竹色倒映在碧波之中水更绿、风吹竹声带来一片早春寒意的景致,富有无可言说之美。“翠色”句写色,“虚声”句写声。竹色使波色加深,瑟瑟的风竹之声使人似觉有春寒袭来。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漂母祠

明代郭浚

淮阴不侯母不祀,一饭王孙千万世。施不望报良独难,能哀王孙讵云易。

英雄落魄何代无,往者子胥亡入吴。濑上之女还捐躯,邈然望古精魂俱。

我来把棹凌珠湖,天风渺渺吹菰蒲,呜呼!英雄落魄何代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太公庙

唐代高骈

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
及得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怀古

宋代黄简

翠裹红遮艳粉围,春风夜夜可曾归。
十年再抚章台马,巷陌人家大半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怀

明代何其厚

小摘园蔬雅自供,官閒无禄好明农。巢林自分鸠营拙,度谷谁怜鼠技穷。

抗迹烟霞任放浪,全生天地荷优容。萧萧四壁寒如水,嬴得休亭少过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秋景韵二十首 其二十 秋雁

明代李昌祺

几阵参差度驿楼,嗈嗈肃肃下沧洲。凉波挽共鸳鸯浴,烟渚晴随鹄鹭游。

远去解传边使信,冥飞恐堕弋人谋。蓼花菰米潇湘岸,饱食何妨伴野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阿县望泰山

明代张天赋

仰止人间第一山,壮心徒切愿跻攀。乾坤回首成今古,人物从来让孔颜。

斯道不加仍不损,六经何述又何删。茫茫大块无拘管,气数从教任往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解钱徵君自嘲以入贺长至故 其二

明代孙继皋

阳归仙仗觉春浮,野服何人见冕旒。自是无心能玩世,故山猿鹤未应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若拙弟得陪游后园

宋代陈与义

壮夫三箭功名手,儒士百篇藜苋肠。
莫道人人握珠玉,应须字字挟风霜。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