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春天 写景 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注释
呈:恭敬地送给。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年)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正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早春。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虽然时间不长,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9-730

赏析

  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42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行役至皖城闻北都报急旋楫夜过芜湖暴风汹浪幸舟靠岸偶成呈少司空王滨湖

明代庞嵩

忠诚未格天,大风撼我舟。志仁幸安土,长滩若为留。

柔泥不着石,傲睨登瀛洲。鸡鸣黯月色,龙眠聒惊流。

滔天玉雪涌,拍拍驱群牛。樯颠楫欲摧,衣袽戒且忧。

却忆淮浦吟,整襟法前修。须臾藉晴曙,长空敛云浮。

青山秀绿树,沽酒听渔讴。眷眷侧席怀,至德侔商周。

干城有元老,克壮咸嘉猷。蠢虏诚匪茹,大邦敢为仇。

风狂不过日,阳出阴旋收。岂尔螳螂资,乃肆当辙游。

直捣向贺兰,勒石燕然陬。四海瞻皇图,万年固金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西汉

唐代魏徵

受降临轵道,争长趣鸿门。驱传渭桥上,观兵细柳屯。
夜宴经柏谷,朝游出杜原。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贺杜荀鹤及第

唐代殷文圭

一战平畴五字劳,昼归乡去锦为袍。大鹏出海翎犹湿,
骏马辞天气正豪。九子旧山增秀绝,二南新格变风骚。
由来稽古符公道,平地丹梯甲乙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运司园亭十咏 其七 潺玉亭

宋代章楶

傍砌酾小渠,回环是流水。石蜃吐珠涎,清响醒人耳。

风彻竹影碎,月皎波光起。飒爽无尘嚣,静适心所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前韵怀友

明代熊卓

幽栖白鸟甘分席,浊酒春风只掩门。谷口岂无停骥宅,南阳实有卧龙村。

高天野寺烟花豁,细雨河桥草树浑。多病独愁稀会面,古来交道与谁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休洗红

明代王世贞

休洗红,洗多渐成碧,裁作侬衣不中饰。红随逝水杳不归,何似当初但为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花·指点虚无征路

宋代秦观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
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寄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后,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抒情 心情 惆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李季章参政哭其夫人七首 其七

宋代陆游

富贵思归岂坐迂,岷山种芋已成区。独归它日公无憾,天际烟帆与石俱。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