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南岩三首 其一 天池

明代陈镒

步上岩头路百盘,石梁霜叶满阑干。白牛卧处云飞尽,惟见天池一镜寒。

陈镒

陈镒

陈镒(?—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46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金粟洞

宋代白玉蟾

白云乱山深复深,洞口枯树鸣幽禽。玉雪影梅春寂寞,琅风韵竹夜萧森。

海流城外青罗带,岩耸天边碧玉簪。忆著仙人郑文叔,泪随夕照落平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朝同刘同年判簿登苏山

宋代萧立之

攲眠困萧寺,晓视天宇晴。细马金盘陀,路出东南城。

狞飙碾花作红埃,十里八里青松栽。云埋塔影铃铎语,水落石洪风雨来。

仙君一去今几年,断碑苍藓留层巅。鹤归华表作人语,石卧沉香生晚烟。

蚁穴蜂房三万户,山上清明山下雾。可怜当日跨龙人,依旧思归入城去。

我愿山头拾桃颗,归种云根春娿娜。从渠一实三千年,不向人间食烟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画五首 其五

明代董纪

门外数株韦偃树,屋头一带巨然山。江南旧日经行处,多有人家似此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感 其一

清代黄遵宪

少小诵《诗》、《书》,开卷动龃龉。古文与今言,旷若设疆圉。

竟如置重译,象胥通蛮语。父师递流转,惯习忘其故。

我生千载后,语音杂伧楚。今日六经在,笔削出邹鲁。

欲读古人书,须识古语古。唐宋诸大儒,纷纷作笺注。

每将后人心,探索到三五。性天古所无,器物目未睹。

妄言足欺人,数典既忘祖。燕相说郢书,越人戴章甫。

多歧道益亡,举烛乃笔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食笋

宋代张耒

荒林春足雨,新昏迸龙雏。
邻叟勤致馈,老人欣付厨。
朝餐甘饱美,放箸为嗟吁。
惜取葛陂杖,犹堪代我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访采石臻山主不遇 其一

宋代李之仪

入门不见主人公,座具袈裟在眼中。更有山童会人意,略无一事许相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幡堂

宋代方信孺

确头一语便投机,若说风幡是落迟。
今日堂中容百众,不知那个可传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九日与诸君饮

宋代强至

寒暑当递迁,日月会阳九。
绿鬓惊秋风,黄花泛樽酒。
行乐重此辰,登高命诸友。
古人感尘世,宜开笑歌口。
陈镒

陈镒

陈镒(?—1456年),字有戒,江苏吴县人,永乐年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任湖广、山东、浙江等地的副使,明英宗时期镇守陕西,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了陕西的饥荒问题,后看到河南等地流民啸聚,建议派人前往抚恤,英宗同意后,但官员却没有施行,导致后来河南等地的叛乱。陈镒共三次镇守陕西,前后十余年,陕人很爱戴他,敬若父母。每次陈镒回朝廷,老百姓总是挡道拥车而泣。他回来时,则欢迎的人群数百里不绝。他之得军民之心,前后镇守陕西的无人可及。景泰四年(1453年)因病致仕。景泰七年(1456年),陈镒去世,获赠太保,谥僖敏。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