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857篇诗文
未展垂天翼,聊寻避地山。宝坊资小隐,綵服奉慈颜。
乡邑兵戈满,轩窗紫翠环。遥知排遣处,祗在倡酬间。
离索嗟时久,诗篇喜使还。故情尤觉重,佳句不容攀。
洒落吴笺湿,韬藏古锦斑。开缄惊璀璨,逼耳听绵蛮。
陋质尘黄閤,高材困绿纶。青衿同婉娈,华发怅斑斓。
顾我方遐弃,如公岂久閒。何须叹飘泊,吾道属多艰。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