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祭文

魏晋陶渊明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鸣呼哀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

鉴赏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

  

创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9月,是时诗人陶渊明63岁,诗人有感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总结归纳自己的人生,也旨在表达自己脱俗的节操,便为自己写下了这篇祭文。三个月后,诗人逝世。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大学语文新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95页
2、 刘畅 米清清.古代汉语(第四册)辅导及习题精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11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少年行 其二

唐代贯休

自拳五色裘,迸入他人宅。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写真徐涛

宋代王庭圭

徐生画人不画鬼,点目加毛必佳士。迩来下笔更逼真,勿论山僧及童子。

会貌诗人孟浩然,便觉灞桥风雪起。如今傥欲画卢溪,一庵宜著深岩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扇面小景四首 其二

明代边贡

独坐草堂馀,凉风水阁虚。门前相访者,应有载来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人上陵

明代王樵

春风已绿燕山草,征袍又映皇陵道。昌平郭外一峰斜,天寿山前双柱杳。

青松五里到红门,麒麟辟邪相对蹲。山内看山山更好,屏风九叠碧嶙峋。

遥见翠微露黄屋,烈祖神孙异陵谷。松间御道转青蛇,涧上长桥横白玉。

太行西绕下天中,八陵佳气尽成龙。有时展谒来天子,岁再明禋遣上公。

庙门夕启衣裳设,木铎初传金漏急。只听松韵堪悽怆,更有泉声助幽咽。

泉声不已漏声催,五色云中仙驭来。才看帷幄开金殿,又见重门闭玉台。

五台复玉台。仙驭不徘徊。灯火千林昼,冠裳两道回。

鸡鸣月落燕山晓,迟尔沙河碧水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幽居春晚

宋代周密

幽栖尘不到吟边,闲爱抄书静爱禅。墨本双钩临曲水,素琴三叠忆斜川。

笋簪雨足初抽玉,柳茧春寒未漂绵。病懒不生槐蚁梦,西畴种秫北窗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馆中直宿书事 其二

宋代韩驹

北风吹马袭貂裘,薄雪连云冻未收。银阙昼开禽鸟白,信知三馆是瀛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拄杖重来约

宋代辛弃疾

拄杖重来约。对东风、洞庭张乐,满空箫勺。巨海拔犀头角出,来向此山高阁。尚两两、三三前却。老我伤怀登临际,问何方、可以平哀乐。唯酒是,万金药。劝君且作横空鹗。便休论、人间腥腐,纷纷乌攫。九万里风斯在下,翻覆云头雨脚。更直上、崑崙濯发。好卧长虹陂十里,是谁言、听取双黄鹤。推翠影,浸云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同陈子俊暮秋游耆阇山时九日后

元代陈樵

节季日月浅,山川凋落繁。志士惜迟暮,触事念虑端。

同游得佳士,散怀逐跻攀。匆匆万夫内,乃有吾子贤。

英特奇伟姿,笔精语亦温。暂远欣已遇,当忧亦为欢。

步屧得古寺,入室清心源。草枯石色出,层构阴崖缘。

猛虎昔夜吼,发石存幽泉。至今连筒饮,颇厌井汲艰。

佳节去我久,黄花有馀妍。愔愔夕钟罢,草草尊酒残。

客子已山际,落日犹树巅。举世尘漠漠,朗咏山中篇。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