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刘柴桑

魏晋陶渊明

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
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
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
荒涂无归人,时时见废墟。
茅茨己就治,新畴复应畲。
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
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
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
友人 抒情 劝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久已招我隐庐山,为何犹豫仍不前?
只是为我亲友故,不忍离群心挂牵。
良辰美景入胸怀,持杖返回西庐间。
沿途荒芜甚凄凉,处处废墟无人烟。
简陋茅屋已修耷,还需治理新垦田。
东风寒意渐逼人,春酒解饥消疲倦。
薄酒虽不比佳酿、总胜无酒使心安。
世间之事多忙碌,我久与之相疏远。
耕田织布足自给,除此别无他心愿。
人生百岁终将逝,身毁名灭皆空然。

注释
和(hè):以诗歌酬答,并依照别人的诗歌的题材和体裁而作。《列子·周穆王》:“西王母为王

创作背景

  此诗是陶渊明回答刘柴桑邀请他隐居庐山的事。刘柴桑与陶渊明往来关系甚密,陶集中有唱和诗《和刘柴桑》《酬刘柴桑》二首。逯钦立注《陶渊明集》将这首《和刘柴桑》诗系于晋安帝义熙五年(409年),陶渊明四十五岁。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4-87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93-495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诗人闲话家常,回答友人刘遗民的提问,并对其表示安慰和劝勉之意。

  在陶渊明的众多诗文中,《和刘柴桑》向来被人们认为是讨论陶渊明与佛教关系的重要作品,而有人认为历来将其与陶渊明“雅不欲予莲社”相联系得出陶渊明反佛之说实为误读。清代吴瞻泰《陶诗汇注》谓“此诗为庐山无酒而发”,张玉榖看作是“别刘归家和刘之作”(《古诗赏析》),方东树《昭昧詹言》却说是“和刘即自咏”。见仁见智的理解中,却折射出这首诗歌的潜在容量与张力。题材上,这是首田园交游诗,融田园诗、交游诗于一体,首四句、末八句畅叙交游,中间八句共话田园。

  诗歌前四句组成一个独立整体。“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为刘柴桑的问语,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剑喻

唐代李咸用

黯黯秋水寒,至刚非可缺。风胡不出来,摄履人相蔑。
纵挺倚天形,谁是躬提挈。愿将百炼身,助我王臣节。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月十七日山庄避暑次韵答雪湖

明代谢迁

兰亭怪底不成章,兴在溪流曲引觞。水竹旧居还老懒,盘餐雅会任清狂。

陶潜适俗悲尘网,王绩逃名托醉乡。一曲沧浪归晚棹,荷风十里送新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镫下

清代陈梓

积阴镫下焰,独坐冷添衣。江阔书难度,峰高梦不归。

耳听寒食近,发为故园稀。莫是愁城恼,多缘酒力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仙都山

宋代沈括

苔封辇路上青山,鹤驭辽天去不还。惟有银河秋月夜,鼎湖烟浪到人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坐

宋代蔡松年

吾生有几事无涯,清夜漫漫叹物华。
但愿闻钲似疲马,可能粘壁作枯蜗。
只今雪屋重衾湿,去岁梅溪醉帽斜。
终得萧闲对床语,青灯挑尽短檠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夷齐

宋代戴表元

夷齐弃封国,虞黄让间田。
如何后世士,尺寸事争喧。
邻居有愧耻,况复兄弟间。
掩卷三叹息,古风何时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柯山老人

宋代陆游

柯山老人九十馀,乱发不栉瘦如枯。百穿千结一布裤,得酒一吸辄倒壶。

自言少年不蓄孥,有钱径付酒家垆。人生办此真良图,弃官从翁许我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仪真馆中暑一百韵

元代郝经

五载淹江馆,三年错雨旸。热中蒸滞气,涸辙断枯肠。

黑井盐煎火,红炉铁鍊钢。帡幪加诞罔,坎窞触机张。

直壮无身慊,穷坚著命当。鼻烟从燎炬,沟汗尽翻浆。

噎塞难通七,摧颓懒揭裳。沾濡粘敝屣,毒螫上空床。

甑拥轮囷肉,瓶熬觱沸汤。噞喁气尤偃,叫吼怒如狂。

晓瘴煤生柱,晴霾土抹墙。片云遮日薄,疏雨洒晴忙。

荧惑凝青血,长庚迸赤芒。槁天高破碎,乾月死昏黄。

翕熇浑无露,萎焦似有霜。燕呀栖不垒,鸢跕堕难翔。

雷殷轰蚊塔,沙生闇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