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宋代张元干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羁旅 山水 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正是桃花水涨时,又几番风险浪急。阴云乍起,将远山层层遮蔽。 入黄昏,风吼不息。生满杜若的沙洲,翻卷着绿色和香气。几片风帆,落下在迷蒙烟雨里。行船傍突入江中的沙嘴停泊,一股飘泊的忧伤在心中升起。
夜间春寒未退,偏又被薄人无寐。悲肠欲摧,沉甸甸的忧愁担不起。一个人靠着蓬窗,拿来酒杯独酌,将不眠的愁思浇患。寒食清明都过了,轻易错过了从前约定的日期,料想闺中佳人,整天登楼凝望盼船回,人瘦如削凭栏立。

注释
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吴城山”地名。
桃花浪:亦称桃花水。旧历二三月春水涨,正值桃花开,故称。

鉴赏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例用入声韵脚。以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姜夔始用平声韵,但用者不多。

  题中“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吴城山”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南昌县……吴城山在治东一百八十里,临大江。”船经常航行到这里风浪所阻。张孝祥《吴城阻风》诗中云:“吴城山头三日风,白浪如屋云埋空。”形象地展示了江涛汹涌的险恶景象。

  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出天气骤变,风浪连天江面无比险恶。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而写得气势雄伟。在旧历三月,春暖雪化,江水猛涨,此时正值桃花盛开的的季节,故称“桃花浪”。杜甫《春水》诗:“

  

赏析二

  词题点明作这首词的缘由,词人归乡途中被风阻于吴城山。开头两句与词题“阻风”相照应。此词开头“春水迷天”两句,点出天气骤变,风浪连天江面无比险恶。作者紧扣住词题“阻风”下笔,而写得气势雄伟。”词里“风浪”二字连用,便在烟水迷茫的景象中显示出了一股汹涌险恶的气势。“云乍起”二句承上实写舟行所遇的险境。一个“还”字,既写出江面恶劣的环境延续,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这样开头几句就把行舟为风雨所阻的情况充分表现出来。“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原本平静的春水突然烟雾缭绕,大浪迭起。此时正值桃花繁盛,在大风的吹刮下,形成层层波浪,气势雄壮,更有险恶之势。“绿卷芳洲生杜若”二句,由远及近,写景如画。”在长满一片嫩绿芳草的水洲边上,舟泊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宣和二年(1120)春。时张元干由江西南昌赴南康拜会名士陈瑾,途经南昌城北的吴城山,遇风阻行,有感于飘泊在外,与妻子久别,遂赋此阕。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1270-1271页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52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军行 其四

清代严如熤

阶文又金川,道路五千里。赤眉不相值,千群空武士。

膏雨今郇伯,豆区惠闾里。王师本无战,壮士尔徒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瓜李

宋代刘克庄

蝇及瓜勿啖,螬食李何妨。
苦淡谁知味,某鲜或腐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足梦中句

明代张弼

读罢离骚铃阁卧,苍龙挟雨窗前过。起来一笑足前章,东山红日车轮大。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题泉南陈氏步云亭

宋代贺铸

紫翠峰前水一湾,趣亭微径白云关。
渔樵不见携筇去,猿鹤相随采药还。
晚月带潮来海上,春风吹雨到人间。
恨君轻为苍生起,曾得东山几日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题戎州作余真

宋代黄庭坚

前身寒山子,後身黄鲁直。
颇遭俗人恼,思欲入石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栖隐寺紫薇花二首 其一

宋代陈造

深红浅紫碎罗装,竹树阴中独自芳。已伴白莲羞远供,款陪黄菊荐陶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 其二

宋代曹勋

世间群盗脍人肝,避地方图水石岩。客有绿林嗟路阻,书无黄耳欲何衔。

雨推溪柳金方重,春入江梅玉半缄。永念陆趋今弗获,垂云安得倚天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马远画商山四皓图

元代钱惟善

已剖巴陵橘,犹歌商岭芝。避秦非避汉,一出系安危。

张元干

张元干

张元干(1091年—约1161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张元干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