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938篇诗文
悽怆郇瑕色,差池弱冠年。丈人叨礼数,文律早周旋。
台阁黄图里,簪裾紫盖边。尊荣真不忝,端雅独翛然。
贡喜音容间,冯招病疾缠。南过骇仓卒,北思悄联绵。
鵩鸟长沙讳,犀牛蜀郡怜。素车犹恸哭,宝剑欲高悬。
汉道中兴盛,韦经亚相传。冲融标世业,磊落映时贤。
城府深朱夏,江湖眇霁天。绮楼关树顶,飞旐汎堂前。
帟幕疑风燕,笳箫急暮蝉。兴残虚白室,迹断孝廉船。
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谁寄方隅理,朝难将帅权。春秋褒贬例,名器重双全。
伟兹帖之奇瑰兮,羌笔力之有神。走缄縢之来诏兮,并垂棘而足珍。
从鲤庭而载求兮,得陈亢之异闻。书三闾之孤忠兮,将争光兮仪邻。
予尝窃寘疑兮,谓意或有在也。方淳熙之继明兮,德如天其大也。
挈道统而在上兮,固无嫉邪之害也。先生之溯伊濂兮,又非沅湘之派也。
寓物以写兴兮,自前世以固然。岂先生之适正兮,乃独取于沉渊。
行或过乎中庸兮,虽为法而不可。其忠君爱国之诚兮,亦不虞乎后日之祸。
彼不学兮,周公仲尼。知庄士与醇儒兮,或羞称之。
律风雅之末流兮,若未免于或变。使交有所发兮,亦足以迪天性民彝之善。
以今日之书兮,固非出于感时。则异时之集注兮,亦何病乎俗人之悕。
原屈原之心兮,宗国之楚。作春秋兮,固安在乎黜周而王鲁。
先儒之心兮,百圣之矩。藏此帖兮,昭于今古。
江上变气候,金风被兰渚。归淙偶回沿,中川眷琳宇。
仙舟幸同携,晓吹韵笳鼓。瀰瀰沈石华,离离出竹祖。
是时回怒潮,榜人喑无语。声喧千石钟,势挽万钧弩。
超越匪尺寻,端倪辨铢黍。方蓬失罡飙,何必弱水阻。
翻忆前度来,目成渺何所。心逐虚舟游,迹谢短筇拄。
修涂果安穷,噫气空尔怒。稍忻即次安,已慰登陟苦。
寄谢海上鸥,忘机久予取。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