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有会而作

魏晋陶渊明

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裁通。旬日已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

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
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惄如亚九饭,当暑厌寒衣。
岁月将欲暮,如何辛苦悲。
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
嗟来何足吝,徒没空自遗。
斯滥岂攸志,固穷夙所归。
馁也已矣夫,在昔余多师。

生活 抒情 坚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旧年的谷子已经吃完,新谷还没有登场。我也算得上是一个老农,遇上了灾荒年景。来日正长,灾荒远未度过。一年的收成,既然已无指望,眼下早晚之餐仅能勉强维持不至断炊。近十天来,才真正感到饥饿困乏。一年将尽,不禁慨然长叹,写下此诗以抒发怀抱。现在我如果不把心里话说出来,后代子孙又怎么能知道呢?

年少即逢家困乏,老来更贫常受饥。
粗食淡饭愿已足,哪敢企求精美味!
穷困仅次于子思,暑天已厌穿寒衣。
一年岁月又将尽,何等辛酸又苦悲!
施粥之人心善良,掩面之人非所宜。
嗟来之食何足恨,白白饿死徒自弃。
人穷斯滥非我愿,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陶渊明六十二岁。陶渊明晚年的生活日渐贫困,加之遇到灾荒,家中常常困乏,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程度,于是有感而作此诗。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1-184
2、 钟元凯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70-572

赏析

  此诗题为“有会而作”,“会”即会意之会,指有所感悟和领会。诗通篇直抒胸臆,写其所感和所思,而把具体的事由放在序中作为背景交代。究其缘起,乃是值岁暮之际,新谷未收,又适逢灾年,粮食匮乏到了难以充饥的地步。这种困厄艰苦的境遇似毫无诗意可言,而诗人却从中激扬起对生命的执着之情。诗的首二句,概括了自己贫寒的一生,“弱年”指青年时期,“家乏”是不甚宽裕的意思,“更长饥”就每况愈下,连起码的生存条件也难乎为继了。下面四句以自己的生活实感和体验把这种境遇具体化:“菽麦”两句说只要有粗食充饥就已心满意足,欲吃粱肉更简直是非分之想了。“惄如”两句极言饥寒之切,“惄如”,饥饿状;“亚九饭”,或是“无恶饭”的讹误,意谓饥饿时进食无不觉得可口;“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陈磻隐居

唐代黄滔

道经前辈许,名拔后时喧。虚左中兴榜,无先北海尊。
新文汉氏史,别墅谢公村。须到三征处,堂堂谒帝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朱熙载会于洪井先解舟宿石头渚以二诗见寄一约同行一贺得子次韵答之 其二

宋代廖刚

主祀传家已倍迟,便须真是桂林枝。他年不愧琼瑶赠,应被人言跳灶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入仙献寿图

明代王鏊

今日何日春昼长,祥云五色如盖幢。玄元俨在云中央,群仙杂遝进寿觞。

凤麟为脯琼为浆,弹八琅璈舞霓裳。玄元既醉悦且康,授以长生不老之药方,我公之寿三千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同幼宁兄李豹奴张秋姬泛舟采莲日暮始归 其一

明代梁元最

桂棹逶迤度小溪,芙蕖稠叠路偏迷。歌声半在花间出,属玉惊飞过水西。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时奏最卷赠鲁子与司理报政

明代陈吾德

万户讴声动海隅,荐书奏最入天衢。座间独运成风手,掌上长悬照夜珠。

人似碧霄孤鸑下,心如明镜一尘无。中牟旧业君方驾,谁逐骅骝并过都。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范忠贞公祠

清代鲍珍

当年闽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大节并推颜鲁国,孤忠直继段司农。

碑题岘首留残碣,世握兵符踵旧封。应与睢阳同庙食,堂堂授命尽从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喜王介休过次韵

元代徐贲

喜尔频来往,敲门每夕曛。回风偏入幕,高树遍留云。

激石滩声转,投沙雁字分。自惭疏懒性,不是厌尘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金牛山

元代张起岩

余生爱林壑,梦想云水间。倏然外尘嚣,俗类每相关。

一行堕世网,著脚多阻艰。回望故山云,逋客几汗颜。

逖矣古肥城,岱麓空翠环。有山名郁葱,秀色青云端。

中藏古招提,檐户擅林峦。我来脱尘鞅,幽境穷跻攀。

层冈列屏嶂,曲径穿荆菅。坏桥拥流水,激石声潺潺。

山门胜雄视,殿宇凌高寒。旅檀矗青瑶,文风馀朱颜。

斗栱镂珍木,金碧纷斓斑。老柏数十围,枝柯驳苍顽。

石泉湛清泠,古洞秘神筌。境与心迹清,恍若遗人寰。

同游二三子,欲去还为言。迫春初暖日,未足称奇观。

首夏山樱熟,红珠莹堪餐。佳树影清密,好鸟声绵蛮。

松露坠青滴,岩云拥髻鬟。烟萝罩虬枝,灵草封法坛。

晴岚新云馀,飞湍泻埼湾。闻之洒然笑,襟怀豁幽閒。

更爱读书堂,当年萃衣冠。中有擢桂仙,声名蔼朝班。

健气壮精舍,盛事留兹山。便欲谢簪绂,眠云弄潺湲。

午风鸣素琴,春醪洒清欢。题诗约山灵,莫云迂夫孱。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