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秋和张文潜 其三

宋代徐积

秋风一何惨,物形随以变。秋风如无情,虫鸟声俱怨。

我无外物累,但有屋中燕。翩翩势将去,盼盼如有恋。

此物虽至微,其旧殆可念。而况西郭交,年将屈五指。

南城文字閒,东皋松竹里。气类亦相合,老少两忘齿。

昔居吾舍傍,今在河之涘。船头缆将解,船上桅将起。

留君恨不早,此役定难止。如何舍我去,处我复何以。

君看淮泗閒,一派良可喜。从来病浊污,而今稍清泚。

人方涉其流,冠缨殆可洗。此行君乐否,一千五百里。

未见洛阳山,先见洛阳水。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73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悼旋庵湛都寺六首 其四

明代释函是

万里秋山好,凋零逼岁除。晴空填翠黛,碧汉挂蟾蜍。

草树无常色,光辉亦暂舒。悠悠尘世里,谁独爱吾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友封见赠

唐代元稹

荀令香销潘簟空,悼亡诗满旧屏风。
扶床小女君先识,应为些些似外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陈太守汝宗之东昌

明代林文俊

博平郡守太丘孙,粉署为郎名蔼蔼。公退闭门谢俗氛,其中有草生书带。

矫如冬寒挺孤松,清比秋蟾印溪濑。北都艺苑职校抡,何限贤豪归盻睐。

望重清时久见推,恩深大郡俄超拜。共言才可济时艰,却喜身还随道泰。

南浦离筵芳草边,故人班马垂杨外。杯倾春酿休辞醉,鱼出寒冰兼可脍。

升平海内官府乐,澶漫山东疆域大。南通舟楫控江淮,东望山川连海岱。

赴官谁不羡朱轮,作县人争瞻皂盖。闾阎憔悴今应苏,使君岂弟民所赖。

淮阳卧治还有成,颖川课职当居最。一麾岂足为君淹,钟鼎勋名端可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夏初黄无净邀同项玄池诸公及家伯修泛舟三忠祠

明代袁宏道

京师百戏都,所少唯舟筏。御水落漕渠,淙淙流一发。

凡目未经先,虽少亦奇绝。何况集棠舟,游遨似吴越。

茭蒲得水长,凫鸳避沙热。朱碧好亭子,稀疏出抹樾。

双航无定质,随波作周拆。遇树即停帆,因风或回楫。

闸水高十仞,百斛量珠屑。骏马下危坡,疾雷震空碣。

西门亦有水,宽丈深寸尺。计较今昔游,居然分胜劣。

长跪谢主人,举酒旌劳伐。朝日照来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风流子(和桐城魏宰)

宋代王之道

扁舟南浦岸,分携处、鸣佩忆珊珊。见十里长堤,数声啼F774,至今清泪,襟袖斓斑。谁信道,沈腰成瘦减,潘鬓就衰残。漫把酒临风,看花对月,不言拄笏,无绪凭阑。
相逢复相感,但凝情秋水,送恨春山。应念马催行色,泥溅征衫。况芳菲将过,红英婉娩,追随正乐,黄鸟间关。争得此心无著,浑似云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李鹤田入浙赵春谷招

宋代刘辰翁

天下南北车书通,行人点点过汴宫。空馀艮岳一拳土,黯惨如雪吹不融。

平乘楼上王夷甫,一流中外泪如雨。西风羽扇不障尘,更是莲子随根去。

政事堂中三相公,往往退食如夔龙。少年恸哭不见用,一语不合面发红。

八年流落无处所,合眼当朝遽如许。忠魂不到海门潮,别殿芙蓉废为圃。

茫茫古路日平西,不信金铜不泪垂。浮沈亲故懒相问,白发唯有春风知。

李侯髀肉堪流涕,同谷哀吟越州弟。买丝刺绣刺未成,公子翩翩雁书至。

飘飘起望白云间,裘雪牛车度赤山。年馀七十能几见,我且欲往穷当还。

平生高李经行处,寂寞断桥漂落絮。不知到日似枯鱼,泪入黄河别鲂鱮。

当空殿阁密云团,曾和薰弦接羽翰。至今尚留花石否,杜鹃再赋长恨端。

苏州正念东邻女,伤心更遇杨开府。语言憔悴敢分明,买酒行浇茂陵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龙吟 其二 和韵

宋代李曾伯

荆州咫尺神州,几番得失孙刘手。山河天险,东南牖户,钺何轻授。

泪落碑存,鹤归城是,不堪回首。喜大堤草色,镇长春在,羊与陆、孰能否。

风景依然吾有。柳营深、铁衣闲昼。摩云胜气,追戎马足,走蜚狐口。

往事纷纷,付之蛮触,相忘庄叟。有人焉,中夜闻鸡,剑光正烛牛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使至三姓咽面

唐代张宣明

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
岂不服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
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