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佑六年夏自阳翟之睢阳迓翰林苏公自杞放舟

宋代李廌

放舟杞国岸,汴渠正东注。
汤汤舟下水,适与舟相遇。
泛泛水上舟,与水共东去。
舟水讵相离,曾不迁故处。
世人迷动静,顺流疑若遡。
不然逐流浪,汩没为所误。
吾作放舟诗,明此流水住。
老矣耄何为,聊用持世故。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4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

唐代杜甫

秋水清无底,萧然静客心。
掾曹乘逸兴,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泓下亦龙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唐代郑谷

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
舞罢闲听涧水流。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
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又绝句二首

宋代刘克庄

物贵皆由楮币轻,近闻五岭亦通行。
旧时白苇黄茅里,有犬鸡声布有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尽书怀

明代王立道

官閒日日赋閒居,芳草年年伴草庐。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代薛蕙

北极关山阔,寒冬雨雪来。雾沈玄菟塞,风绕白龙堆。

胡虏犹深入,征人且未回。遥思穆天子,黄竹有悲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唐中兴颂歌

清代顾炎武

昔在唐天宝,禄山反范阳。天子狩蜀都,贼兵入西京。

肃宗起灵武,国势重恢张。二载收长安,銮舆迎上皇。

小臣有元结,作诗颂大唐。欲令一代典,风烈追宣光。

真卿作大字,笔法名天下。磨厓勒斯文,神理遗来者。

书过泗亭碑,文匹淮夷雅。留此系人心,枝撑正中夏。

先公循良吏,海内推名德。驱马复悠悠,分符指南极。

遐眺道州祠,流览浯溪侧。如见古忠臣,精灵感行色。

匪烦兼两载,不用金玉装。携此一纸书,存之贮青箱。

以示后世人,高山与景行。天运有平陂,名迹更存亡。

宝弓得堤下,大具归西房。旧物犹生怜,何况土与疆。

却念蒸湘间,牧骑已如林。西南天地窄,零桂山水深。

岣嵝大禹迹,万木生秋阴。一峰号回雁,朔气焉得侵。

恐此浯厓文,苔藓不可寻。藏之箧笥中,宝之过南金。

此物何足贵,贵在臣子心。援笔为长歌,以续中唐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

清代高士奇

昨夜梧桐飘玉井,碧天初洗银河净。轻衫纨扇看双星,愁难整,栏同凭,忽记十年湖上景。

浴罢嫩凉生晚径,高楼细月悬清影。风吹裙褶藕花香,闲情性,休重省,落得双栖浑不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希武挽词

宋代李之仪

十年枯木不知春,每向尊前得可人。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

李廌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