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1篇诗文
世道有升降,文章随低昂。六经自天成,浑然玉中藏。
煨烬恨秦火,穿凿滥汉觞。天德在人心,谷种无损伤。
达人善树艺,西成满穰穰。客从西江来,勤渠登叶冈。
当今四书院,圣代昭文光。岳麓与石鼓,白鹿兼睢阳。
溯流可穷源,上达真羲皇。先天自亲切,何切涉微茫。
与子相见晚,握手溟海傍。奋然击楫渡,放歌水云乡。
相期登周岸,八表同周章。安然了此心,坐笑天上堂。
养晦可闻此,素能知我狂。
结发为夫妇,所愿在偕老。谁知头白来,丧乱不相保。
我昔从一官,携汝登远道。芙蓉荡风波,宁有几时好。
犹记东门日,别归方草草。再拜前致辞,幽咽不能道。
手提小儿女,恸哭向秋昊。讵识是生离,积骨白浩浩。
汝归终可安,我去事转艰。家既异畴昔,去住亦俱难。
况乃毕婚嫁,百费萃兹年。内方抚群小,外复给上官。
日夜声嗷嗷,孰与分忧煎。夫妻不同苦,不如寡与鳏。
汝幸毋我尤,我行偶迍邅。人道无终乖,天运久亦还。
岂复长流荡,庶往共饥寒。
离别亦常事,惆怅慎毋然。归舟一路弄笛,吹裂水中天。
犹记吴趋坊后,再到惠山松畔,两地酒如泉。不久聚花下,小别向风前。
白翎雀,鸡叫子,想夫怜。岐王空宅,旧日法曲散如烟。
君有龙文百轴,近作小词一卷,千载定流传。早觅贺怀智,亟付李延年。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