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宋代辛弃疾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又还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归来,谈笑护长江,波澄碧。
佳丽地,文章伯。《金缕》唱,红牙拍。看尊前飞下,日边消息。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青溪笛。待如今、端的约钟山,长相识。
写人 赞颂 抒怀 述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鹏鸟展开了翅膀,遮盖了天空,向下看,可笑人世间,青茫茫的一片,看不见一位英雄人物。回过头来,向朝庭的深处望去,看见你挺拔坚定的站在金殿的玉阶上;你袖子里装有奇异的、珍贵无比的五色宝石,他年你要它来修补已经折断了的西北的天柱。现在,暂且回到帅司去,在谈笑中,就可以防守长江的天险,守好建康的大门。让长江里碧波澄明的水,安静地流着。
建康是一个山清水秀,出人材的地方,有你这么一位文章名手在这里,我们安心的在宴席上,拍红牙拍,唱着《金缕曲》,实在快乐。在酒席宴前会飞来朝庭的好消息,料想是散发着印泥香味的诏出来了,叫你到黄阁当丞相。但,这却是一场梦,现在你仍然乘着游弋的画船,听

鉴赏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是一首作于史致道宴席、并表示歌颂史致道之意的赠人词,但却不与一股的应酬赞美、缺乏主旨的词相同。词人以饱酣的笔墨,充沛的热情,向当时驻守建康的军事行政氏官史正志表达词人的赞颂之情,并通过这一情感的表达,展露词人力主抗金复土的政治怀抱。词写得豪迈而深沉,在主旨广、基调上、笔法亡和结构上,都与《水调歌头·千里涯洼种》相近似,但又能显示独特的神采,体现出”复”中的“不复”。

  此词采用神奇的神话传说和众多的典故,赋予作品以光怪陆离的奇幻性,和情感内容的密度与深度。

  词的上阕,词人以奇情异想的笔调,歌颂史氏的高才独出、志向奇壮。词一上来,就以庄子在《逍遥游》中所构造

  

创作背景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大约作于公元1169年至1170年(乾道五、六年)之间。辛弃疾在担任建康通判。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上册):中国书店,2006-01:第15页-第18页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句 其七

宋代阳枋

白云无心閒渡水,清风何意自开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四月四日饮吴仲立家海桐花下吴伯承以事不至

宋代张栻

翠盖亭边春色归,还来把酒及开时。
坐无车公欢意少,犹得风前读好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陈州杂咏 其三

宋代刘攽

固安功次异萧陈,深怪材官亦致身。高卧闭钳天下口,不忧圣主责愚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碧山吟社八景 其八 古木坡

明代俞宪

柯满近松坡,千载映嵯峨。石上留诗处,题名半灭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竹鹤轩为马浩澜题

明代张宁

琅玕娟净羽衣鲜,彷佛湘君驾月旋。见实何年随凤下,报安常日有书传。

烟梢滴露秋先警,雨筱惊风夜不眠。桃李无情莺燕别,凭留声节上芸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仲山先生归佳城得挽歌四绝送之 其二

明代王世贞

少日五长王散骑,晚年三绝郑台州。生来不作红尘梦,到了青山伴白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彭通伯卫和堂

宋代文天祥

理身如理国,用药如用兵。
人能保天和,于身为太平。
外邪奸其间,甚于寇抢攘。
守护一不谨,乘间敌益勍。
古有黄帝书,犹今六韬经。
悍夫命雄喙,仁将资参苓。
羽衣为其徒,识破阴阳争。
指授别生死,铮然震能名。
道家摄铅汞,肤腠如重扃。
到头关键密,六气无敢婴。
君方建旗鼓,不敢走且惊。
他时櫜吾弓,闭门读黄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王知复宰建德

宋代楼钥

筮仕一何早,字民一何迟。
历历三十年,中间多险巇。
宦途只平进,分寸穷攀跻。
最后官胃监,一蹴黄金闺。
低徊能自爱,风鷁甘退飞。
宁为红莲幕,往寻武陵谿。
亲党多劝止,君去独不疑。
治家有贤媛,应门委佳儿。
安居舍大厦,列屋间歌姬。
风霜登客路,单车如鸡栖。
勇决有如此,端是英雄姿。
有志事竟成,不后一年期。
明诏趣鵷班,壮县催瓜时。
赢得为君子,否泰相因依。
古郡足萧洒,年来困征追。
守宰俱贤明,斯民其庶几。
杭苇欲走别,有足如絷维。
举酒向西望,离愁渺天涯。
惟君才素高,邑若不足为。
谓难易将至,谓易后难支。
老我百念冷,安能效良规。
犹记簿领初,过庭闻旧诗。
惟畏为过寡,惟勤无功亏。
遗训俨如在,终身当诵之。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