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舟中记梦

宋代辛弃疾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离别 相思 孤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船行江上,在咿哑嘈杂的摇橹声中渐渐入睡。在梦中与意中人相会,她依然是翠袖盈盈的可人情态。
在梦中正与情人难离难舍,欲说还休之际,却梦断人醒。回忆前夜分别时,正是圆月中天,月圆而人离别。

注释
“欹枕”两句:橹声咿哑,倚枕醉眠。欹(qī)枕:倚枕。艣(lǔ):同橹,摇船用具。咿哑:象声词,摇橹声。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
“梦里”三句:写梦境:笙歌花底,玉人历历在目。翠袖:着绿色衣衫的人,代指玉人。梦里:一作“变作”。
“别后”两句:言玉人欲诉别后相思,不想梦断人去。两眉尖:紧皱双眉,愁苦貌。梦已阑:梦已尽。

赏析

  词题为记梦,所梦何人,本事无考。词先写舟中孤寂,摇橹声中,由醉入梦。梦中花丛笙歌动听,伊人宛然在目。换头写伊人倾诉别后相思,然后以对方埋怨人离月圆收结,体现双方依依难舍,情挚意浓。

  全词就梦前、梦中、梦后三层依次写来,思路清晰。词人由醉入梦,梦中笙歌花丛,翠袖盈盈。以下不写梦后相思,却从对面入笔,倒叙梦中情境,妙笔脱俗。“只记”二句,以少胜多,怨月独圆,情痴意浓。且此月系玉人闺中独看之月,抑或词人舟头所见之月?情境恍惚。“不管”句无理而妙,韵味无穷。小词写得清丽爽畅,精湛宜人。

  

参考资料:

1、 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5-26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秋。当时辛弃疾由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之职,舟行江上,记梦而作。   

参考资料:

1、 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217
2、 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上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82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赠敬亭山居 其二

清代敦敏

千崖恨不接蓬莱,巀嵲游踪亦壮哉。我笑振衣长啸客,月明骑鹤有谁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看棋

唐代王建

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
两边对坐无言语,尽日时闻下子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太守送雪次韵

宋代楼钥

一冬祇见晓霜寒,未得飞霙万里看。多谢黄堂赠圭璧,欲从乳窦倚栏干。

檐高安有冰成柱,坐久空馀水在盘。岁晚愿呈三白瑞,要观积玉满林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北归四月一日舟至市泾

元代张翥

绿树村村合,晴川浦浦通。岸容宽积雨,水色定回风。

戍近时鸣柝,渔归忽舣篷。船人喜相约,乘早过垂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锦衣吴瑞卿还乡

明代苏仲

江门游走是何年,分得罗浮几洞天。清世又开观国眼,春风摇曳上京船。

锦衣初试红尘骑,钓艇还寻碧水烟。庾岭秋风南海月,菊花迎笑短篱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文宣王及其弟子赞 其五十八

宋代赵构

学者行道,敝缊亦称。使齐光华,偶为肥轻。周急之言,君子所令。

答问允严,理皆先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次山游朝阳岩

宋代胡寅

画船浮客到岩阿,小阁经年又一过。
天远恍如开翠幕,江春浑似绕青罗。
雨晴风日山山丽,花发园林处处多。
早四郊膏泽遍,试从尧壤嗣农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潇湘八景 其三 山市晴岚

宋代周密

黄陵庙前湘竹春,鼓声坎坎迎送神。包茶裹盐作小市,鸡鸣犬吠东西邻。

卖薪博米鱼换酒,几处青帘扶醉叟。趁虚人散渡船闲,一抹晴烟隔高柳。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