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宋代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怀念 感叹 人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眼前的山山水水,都似曾相识。还记得在梦中已将万里江山走遍。游赏那些风景名胜,只需带上手杖即可,耗损不了几双木屐。可笑我忙忙碌碌,却有三十九年做得不对,长期做来去匆匆的过客。
昔日一统江山,如今却被分为南北两半。曹操、刘备皆是当世的英雄。可惜那些英雄豪杰,都已成了旧事,如今已没有一丝痕。楼台刚刚建成,却已不见人踪;壮志未酬,我却满头白发。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注释
满江红:满江红,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唐人小说《冥音录》载曲名《上江虹》,后更名《满江红》。宋以

赏析

  此词可分三层。

  上片为第一层,由江行沿途所见山川引起怀昔游,痛惜年华之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山川秀美,辛弃疾南归之初,自乾道元年至三年,曾漫游吴楚,行踪遍及大江南北,对这一带山水是熟悉的。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此后出任地方官,调动频繁,告别山水长达十年。此时复见眼中川“都似旧时相识”了。“溪山”曰“过眼”,看山却似走来迎,这是江行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是久违重逢的最初的感触。往事虽“还记得,却模糊、记不真切,真象一场旧梦。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梦中”云者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雄心壮志未得实现。业已倦于宦游的结果。反复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五年(1178),是一篇触物抒怀之作。当时词人从临安前往湖北,在路上以词代简,为杨济翁和周显先写下此词。  

参考资料:

1、 《读点经典》编委会.豪放词圣苏东坡·辛弃疾名词名句:凤凰出版社,2012年6月 :196-198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益智诗

南北朝刘孝胜

挺工铜岭上,擢颖石门端。连丛去本叶,杂和委雕盘。

宁推不迷草,讵减聪明丸。傥逢公子宴,方厌永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中

元代王冕

江南江北水滔天,羁客相逢亦可怜。
坐觉青山沈席底,行惊白浪上窗前。
鹁鸠衔草栖危塔,鸳鸯飞波浴败船。
转首百蛮寥落甚,绝无茅屋起炊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送少傅䆳庵翁节制三秦 其二

明代边贡

三十年来四入关,土人迎拜想开颜。风雷晚送蛟龙雨,藜藿春藏虎豹山。

已遣北门归锁钥,更从西海弄潺湲。寥寥蜀相千年后,伊吕谁当伯仲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殿名 其一 拟古

明代王世贞

昭昭阳春色,桃李吐华光。流年若飞雪,曷不日鼓簧。

美人绝代姿,行步兰椒芳。赠我合欢歌,报以万年觞。

物候诚骀荡,为乐殊未央。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杂俎 其三

明代刘基

五杂俎,市卖果。往复还,邮传马,不得巳,死垓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湖行馆

清代胡承珙

候馆谁牵马,行厨祗食鱼。异花惊绝域,修竹忆吾庐。

木客催寻药,波臣托致书。一沤如许借,自足不求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中与儿曹露坐二首 其二

宋代周紫芝

客去无人与对床,风微聊借月为凉。杯中小友多情甚,勾引衰翁入醉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寓言十首 其四

元代胡奎

灼灼苑中桃,托根瑶池傍。丹葩含淑气,艳彩炫青阳。

常恐玉阶树,秋风委朝霜。弱水不可渡,蓬莱竟茫茫。

安得跨黄鹄,凌风以翱翔。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