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宋代辛弃疾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华。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认飞车。
祝寿 爱国 抱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就像驰骋千里的渥洼神马,声名惊动了朝廷。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当年给皇帝掌理过制诰诏书,颇有文采,落笔万言,如走龙蛇。能赐福于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温暖带来人间。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长驻,鬓发还象乌鸦羽毛一样乌黑。像刘晏那样会理财,使江南富庶,如钱流遍地,席间且不管这些,还是痛饮赏菊吧!
欣赏着歌舞,敬赵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倾江倒海一样痛饮,祝你长寿。听闻皇帝要出兵北伐,驱逐金人,洗净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赵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边,人们会钦羡地望着他乘坐飞车消逝于天地云间。

注释
渥洼:指代神马。 唐 韩琮 《公子

赏析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真切地表达了乾道初年作者的处境和心情。一个爱国志士,雄心勃勃要报效国家,却不为世所用,内心实在是痛苦的。在寿筵席上,作者对赵介庵寄托了极大的希望,赞扬赵介庵才华出众,期望赵介庵把无边的春色带给人民。这无边春色,就是抗战胜利,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西北洗胡沙”的思想,在这首曲子词里是锋芒独见的。这是其辛弃疾文人墨客逢场作戏写的那些一味颂扬的祝寿词,所不能比拟的。辛弃疾用神采飞驰的笔触,表现了自己豪迈的心情,情绪是乐观的,笔调是高昂而委婉的,大体上可以代表辛弃疾早期词的风格。

  上片赞颂赵介庵,下片陈述自己的报国宏旨。

  首句“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渥洼”,水名,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作于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宋孝宗乾道四年,辛弃疾已南归七个年头,时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辛弃疾胸怀统一祖国的壮志,却无机会施展才能。辛弃疾也曾上书皇上,陈述自己的政见,希冀得到重用,也没有结果。李白失遇时,写过《上韩荆州书》说:“一登龙门,便声价十倍。”大人物们的举荐十分重要。大诗人杜甫也有过“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辛酸遭遇。当时驻建康的江南东路计度转运副使赵介庵,是当朝皇上的宗室,是接近皇帝的人物,很有势力和名望。辛弃疾想得到漕介庵的举荐,好施展自己的才华。赵做生日的时候,作者应邀参加寿筵,即席写下了此词。  

参考资料:

1、 齐鲁书社.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页-第5页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及禅人

宋代释明辩

马面夜叉才稽首,牛头狱卒便惊拳。
洞宾唱个陶甄理,脱壳乌龟飞上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哭张孝廉孟贻三首 其一

明代欧必元

绿鬓怜君著子虚,倦游非复汉相如。谁知消渴成长病,封禅空遗匣里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莫愁湖曲 其四

明代区大相

借问卢家女,佳名是莫愁。不知秋别恨,何处上心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长安杂诗十二首 其二

明代陈琏

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述哀 其三

清代郑孝胥

淦子赴弟丧,炳子之日本。我特促之行,所虑良在远。

炳前跽告辞,酸泪为一泫。方当迎而父,但去勿悽断。

为农堪养亲,世变莫挂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居怀古

清代安全

探幽溯漆湖,满目烟波渺。高子此卜居,绿水重重绕。

缅想正襟坐,帘卷五湖淼。悠然意有会,户外无人晓。

曾无卉木留,寒云积空杳。低徊澹夕阳,堤畔鸣沙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心三首

清代龚自珍

其一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其二
忽筮一官来阙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新知触眼春云过,老辈填胸夜雨沦。
天问有灵难置对,阴符无效勿虚陈。
晓来客籍差夸富,无数湘南剑外民。

其三
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诉衷情(二之二)

宋代贺铸

半销檀粉睡痕新。背镜照樱唇。临风再歌团扇,深意属何人。
轻调笑,浅凝颦。认情亲。最难堪酒,似不胜情,依样伤春。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