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鉴赏

  这是一首节序词,是咏中秋节的。但这不是一个普通的中秋节,而是一个暴雨之夜。全词就是围绕雨里中秋这一特定情景展开描述的。上片写景,写中秋节的风雨景色,但手法比较婉转。开头二句写中秋不见月。言自古以来,中秋就是赏月的佳节,按理说应当月明如昼,可“明月到今宵”,却“是不如人约”,就是说今宵明月失约于人。这一方面含蓄地说明了中秋无月,另一方面又对明月“不如人约”表示了不满与失望,为下片抒情预作铺垫。为什么中秋无月呢?是云遮月吗?显然不是。但作者没有明言,只是说“想见”嫦娥在广寒宫里“云梳风掠”。下片抒情,直接抒写自己恶劣的心情。换头二句写听雨的恶劣情绪。言中秋之夜,大雨如注,檐头发出令人厌恶的雨声,破坏了中秋赏月的欢快心境,当然更不会去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9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皇南巡旧京歌 其七

明代顾璘

朝闪龙旂入建康,暮收飞檄定吴疆。会稽勒石羞秦帝,沧海歌云笑穆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玉蝀桥

清代缪公恩

御池秋水碧潾潾,万树迎风拥翠尘。蓦地天香来水面,此身应是月中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壑

宋代释居简

泠风在怀袖,何必借商弦。就下识天巧,适安忘地偏。

寒泓嫌雪暖,秋草似春鲜。见说蓬莱远,依稀拄杖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莲曲

宋代吴浚

见莲知菂实,寻藉□丝长。
六月天边路,何时结得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贺兰山眺望夏元昊避暑宫在焉平虏城北则汉卫青大将台也

明代周光镐

贺兰千队驻征麾,山后山前毳幕移。列嶂厂天攒剑戟,重关画地守熊罴。

夏王暑殿馀荒址,汉将高台接古陴。一自三城收戍卒,胡奴无复泣燕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光州学舍作

明代欧大任

贫家恋俸钱,疲马思刍皂。艰难千里不辞劳,憔悴一官那可道。

广陵昨者滞三年,及到浮光始自怜。岂堪手板仍趋府,只合腰镰学种田。

风尘作吏宁能傲,肮脏为人众所捐。沐猴而冠尽如此,醉骑土牛笑何似。

涉世名轻贱老儒,还山许拙羞儿子。知己吹嘘未报恩,青云多少傍金门。

讵乏平生嘉遁节,白头司马汉文园。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即事 其四

明代刘基

摇落江皋草满烟,秋光何处不堪怜。夜凉银汉低城阙,卧听蛩声似筦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贺新郎 作家书竟题范龙仙书斋壁上芦雁图

清代陈维崧

漏悄裁书罢。绕廊行、偶然瞥见,壁间小画。一派芦花江岸上,白雁濛濛欲下。

有飞且、鸣而悲者。万里重关归梦杳,拍寒汀、絮尽伤心话。

挨不了,凄凉夜。

城头戍鼓刚三打。正四壁、人声都静,月华如泻。再向丹青移烛认,水墨阴阴入化。

恍嘹呖、枕棱窗罅。曾在孤舟逢此景,便画图、相对心犹怕。

君莫向,高斋挂。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