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蓝田山石门精舍

唐代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
纪游 写景 愉悦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描写游蓝田山石门精舍(佛寺)的经过。作于诗人晚年隐居蓝田山中的辋川别墅时。这首诗一起笔就透出诗人特别轻松、快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傍晚时分,驾着轻舟,任凭晚风吹荡,令人感到惬意。这两句是诗人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这个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现此时触景而生的丰富感受。这样的景致,这样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不知不觉间,小船荡到了水的源头。可以想象,一路上胜景有多少,诗人的兴致有多高。“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云木秀”指石门精舍所在,它遥遥在望,叫人感到兴奋。舟行至此似乎到头了,又使人疑惑沿这条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谁知水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4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初夏偶感

清代陈忠平

弄柳莺馀二月歌,悄然暑逼懒人窝。难从网络消长昼,欲借清凉到碧柯。

卜雨问云云不语,枕书寻梦梦如何。最怜蚊蚋俱成器,尘世喧嚣渐次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冰灯 其二

明代徐渭

五枝丛里总称妍,径尺能消几夜阑。对日水晶谁取火,生花银烛自禁寒。

共燃始觉琉璃避,但挂还将雨雹看。无奈阳和消作泪,向人筵上解悲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咏徐秋官厅事槐柏二首 其一

明代潘希曾

西曹清景属槐堂,酒兴诗情取次偿。细蕊缀黄临短槛,新梢抽绿过东墙。

午阴谩喜先秋桂,春色何妨后野棠。日永风清官事了,羡君挥麈据胡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声

明代陆深

高阁烦襟生远兴,忽闻凉籁动罗帏。随风已去传鸣柝,傍月还来助捣衣。

疑有波涛从地起,独怜乌鹊正南飞。长安此夜悲秋客,细数流年感是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乡人孙仲介赴合江簿

明代程敏政

篱菊香中酒满酤,喜沾新命出皇都。百年梓里荣过歙,万里花封远渡泸。

官况比鸾栖枳棘,客心随雁起菰蒲。因君故复西南望,岁月悠悠雪半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再送惟德使君挂冠还景陵

明代胡应麟

士有旷世志,宏览隘八荒。烨如岐山凤,千仞常孤翔。

矫矫徐使君,束发趋明光。高台骋骥足,绝栈逾羊肠。

淮圻缚猖獗,歙甸宁劻勷。肤功勒琬琰,大业悬旂常。

洪流割淮泗,再起纾怀襄。玄圭帝三锡,荐牍交岩廊。

皇皇神武门,振步皆康庄。凉飙倏以厉,悲彼芰荷裳。

一朝返初服,挂冠出徐方。父老涕泗横,蹩躠盈路傍。

勇退乘急流,永谢浮名缰。咄咄邯郸翁,朝餐熟黄梁。

大千等梦幻,绿鬓俄秋霜。逝将息埃壒,冲漠朝羲皇。

筑宫寄层巘,结宇临崇岗。曳杖泰山颠,挂瓢颍水阳。

五湖笑鸱夷,六合追云将。我友值明发,送子临河梁。

眷眷脱屣怀,大觉回沧桑。高风凛百代,感叹徒彷徨。

伟哉扶摇翮,宇宙呈圆方。他时挟鸡犬,拔宅升微茫。

金茎烂云际,甘露流天阊。愿言洒病骨,馀沥沾枯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眼齿科林殿干

宋代陈郁

眼必延厥光,齿必全厥刚。
裂眦不足贵,所贵者目辽。
穿龈不足畏,所畏者唇亡,
入恃明者必察,恃刚者必伤。
此林氏子以是语语我,我亦以是语信其医之良,
因墨之右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隐堂为徐清隐赋

元代凌云翰

清隐之堂何所奇,赤岸气接银潢湄。德公岂无刘表叹,孺子亦有陈蕃知。

不独丘园事高尚,况复河水清涟漪。小篆有文人解读,月下凤管应曾吹。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