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刘和州戏赠

唐代白居易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
刘和州:即刘禹锡。
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
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创作背景

  这首咏梅诗写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诗人任苏州刺史之时,是赠与刘禹锡之作。当时朝政腐败,诗人在朝屡遭压抑,内心十分痛苦。这首诗或多或少是其内心写照。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赏析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败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商山路

唐代司空曙

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雨霁残阳薄,人愁独望迟。空残华发在,前事不堪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闻裴秀才迪吟诗因戏赠

唐代王维

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莫作巫峡声,肠断秋江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城南书院三十四咏 其十一

宋代张栻

今年少雨菊花迟,青蕊方开三两枝。但得悠然真意在,青山何处不相宜。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寄吴舍人明卿

明代梁有誉

故园伏枕感居诸,楚粤相思万里馀。尺素不传衡岳雁,寸心空念武昌鱼。

才高宋玉还成赋,价重荆金只较书。落日浮云聊望远,秋花春草倍愁馀。

东方待诏官仍拙,北海开尊岁不虚。骧首云霄怀谏猎,侧身江岛愿为渔。

祇怜后会形容老,转愧前贤德业疏。郎署昔时堪浪迹,干戈何地可安居。

忘忧岂有中山酒,抱病长乘下泽车。知己相逢如问讯,朱明洞口一茅庐。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东郭襟咏十首 其十 菊篱

明代王汝玉

种菊东篱下,芳丛经雨生。膏粱不可食,日夕待餐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陀上

明代吴与弼

迢迢陀上路,东去通康庄。当年断肠别,观者同彷徨。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大罗山李秀才

宋代徐照

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
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
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
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孟子·许行

宋代陈普

治国兼耕岂理欤,阴谋乱政肆崎岖。
仲尼若使为司寇,许子难逃两观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