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冉冉孤生竹

两汉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
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好像那荒野里孤生的野竹,希望能在大山谷里找到依靠的伴侣。
你我相亲新婚时你远赴他乡,犹如兔丝附女萝我仍孤独而无依靠。
兔丝有繁盛也有枯萎的时候,夫妻也应该会要有俩相厮守的时宜。
我远离家乡千里来与你结婚,正是新婚恩爱时你却离我远赴他乡。
相思苦岁月摧人老青春有限,多麼的盼望夫君功成名就早日归来。
我自喻是朴素纯情的蕙兰花,正是含苞待放楚楚怜人盼君早采撷。
怕过了时节你还不归来采撷,那秋雨飒风中将随著秋草般的凋谢。
你信守高节而爱情坚贞不渝,那我就只有守著相思苦苦的等著你。

鉴赏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竹而曰“孤生”以喻其孑孑孤立而无依靠,“冉冉”是女子自寓柔弱。竹结根之处是大山,又在山阿之处,可以避风,这是以山比喻男方。《文选》李善注曰:“结根于山阿,喻妇人托身于君子也。”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兔丝(菟丝)和女萝是两种蔓生植物,其茎蔓互相牵缠,比喻两个生命的结合。《文选》五臣注:“菟丝女萝并草,有蔓而密,言结婚情如此。”从下文看来,菟丝是女子的自喻,女萝是比喻男方。“为新婚”不一定是已经结了婚。清方廷珪《文选集成》说,此是“媒妁成言之始”而“非嫁时”。“为新婚”可能是指已经订了婚,但还没有迎娶。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这还是以“兔丝(菟丝

  

创作背景

  《冉冉孤生竹》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至于《冉冉孤生竹》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考证。有人认为此诗是婚后夫有远行,妻子怨别之作;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写一对男女已有成约而尚未成婚,男方迟迟不来迎娶,女方遂有种种疑虑哀伤,作出这首感情细腻曲折之诗。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2、 李炳海.《古诗十九首》写作年代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7(01)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貂裘换酒·重阳无菊

宋代王用宾

近日多风雨。更巴山、荒苔乱石,叶喧如诉。烂漫秋容看不惯,况是漂零旧旅。

携客向、东篱凝伫。不道霜迟花未绽,算渊明、枉作柴桑主。

空对酒,但呼负。

菊花落后无花序。肯匆匆、轻抛晚节,不留香住。合殿群芳称后劲,怎惜揉烟抱雾。

君莫怪、重阳可补。璀璨黄华铺地日,再登临、缙岭云尖处。

天一色,万山俯。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冬日建安寺西院,喜昼公自吴兴至,联句一首

唐代皎然

宗系传康乐,精修学远公。 ——王遘
相寻当暮岁,行李犯寒风。 ——李纵
累积浮生里,机惭半偈中。 ——郑说
传家知业坠,继祖忝声同。 ——皎然
云与轻帆至,山将本寺空。 ——崔子向
向来忘起灭,留我宿花宫。 ——齐翔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安化十里铺宋知县辞别

明代谢廷柱

高树鸣风客喜晴,冻云疏朗日华生。溪头小郭烟千灶,岭上孤亭路一程。

涧壑有威冰皎洁,江山无物气澄清。民心趋舍关初政,邑有弦歌是武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前宜春理徐茂吴

明代汤显祖

西湖徐君美如此,眇眇东来渡江水。
微飚木叶江波生,皓露芙蓉秋色死。
秋色连山客早悲,倍忆离鸿江月时。
旧郡钤阳醉烟柳,动道宜春春不宜。
豫章城西江水满,片雨疏花石兰馆。
献赋谁知锦组文,题书直道珠盈碗。
一别苍洲间白云,金台暑路忽逢君。
祗合飞冤填北海,那堪解愠出南薰。
芳皋幂辞青敔,及子风流度江左。
孤亭水树别留人,别道烟霞须着我。
我边知我若逢君,卿处相卿自有人。
无事南湖催送桨,扁舟小妇好随身。
莫嫌小妇恒随从,茗碗香垆朝夕供。
风雨离骚秋暮行,荃兰墨妙连舟重。
去去西湖箫鼓陈,香丝艳粉逐年新。
不惜风流频取醉,君来看见六朝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颁历

明代欧大任

庭燎高照殿东头,玉历初颁拜冕旒。蓂荚自能知晦朔,竹书何但纪春秋。

漕船半议沧波转,弩骑新归大漠游。三五泰阶今可奏,侍臣谁最似吾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元帅移屯太仓

宋代陆文圭

十乘元戎又启行,澄川老稚送倾城。北风吹转旌旗影,东海欢腾鼓吹声。

桑麦千村无吠犬,波涛万里息奔鲸。新年凤诏催归觐,殿内金瓯覆姓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二十六日自通州赴淮安

元代陈基

海虞城外经旬泊,狼五山前信宿留。
六计西来思挠楚,三军左袒欲安刘。
龙光夜吐雌雄剑,鱼尾朝衔甲乙舟。
今日南风催挂席,浪花飞雪打船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碍云山楼诗二首

元代杨维桢

海之雨兮油油,雨我田兮有秋。
海之山兮离离,障我疏兮东之。
云之动兮跹跹,吾与云动兮动而不迁。
山之静兮层层,吾与山静兮静而不停。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