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3074篇诗文鸣亦依人,食亦依人,舞更态妍。溯来从沧海,青霄梦隔;
调经仙吏,碧眼绿牵。此日供粮,他年作骥,君亦何嫌琴棹间。
三年矣,忽营巢育子,惹病魔缠。
林泉莫可供眠。便迫致、肝肠馀憾添。叹朅来归去,迹离华表,数同尸解,羽化吴天。
六友名山,华阳真逸,瘗鹤风流相后先。痴儿女,拟葬经图说,聊附铭镌。
迎云楼,迎云楼,远在越山之东头。绮窗晴瞰鉴湖水,缃帘暮捲娥江秋。
波光云影相辉映,雕甍画栋凌斗牛。楼中之子人莫俦,结构不为景物谋。
高堂有亲垂鹤发,别来几载生离忧。音问疏兮甘旨缺,梦魂长向庭闱游。
凭阑日夕纵高望,望中惟见云飘浮。白云无心自舒卷,游子有意徒绸缪。
目断飞云心杯休,思亲之意何悠悠。羡均自是儒者流,读书明道遵孔周。
他年移孝事君王,令名应与怀英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