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劳劳亭

唐代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注释
劳劳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为古时送别之所。《景定建康志》:劳劳亭,在城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吴置亭在劳劳山上,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江南通志》:劳劳亭,在江宁府治西南。
知:理解。
遣:让。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39 .
2、 李白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 :万卷出版公司 ,2008 :326 .
3、 李白 .李太白全集 .北京 :中华书局 ,1977 :1150 .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

  

创作背景

  此诗所作年代已难以确考,似为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李白漫游金陵时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去朝以后所作,不知确在何年,姑系于此(指天宝八载)。“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939 .
2、 陈邦炎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358-359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1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 其二

唐代储光羲

剧孟不知名,千金买宝剑。出入平津邸,自言娇且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唐代曹邺

当春人尽归,我独无归计。送君自多感,不是缘下第。
君看山上草,尽有干云势。结根既不然,何必更掩袂。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勿为阳艳留,此处有月桂。
言毕尊未干,十二门欲闭。伫立望不见,登高更流涕。
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日本国僧顺侍者

宋代释居简

粟散王都藐莫知,星分棋布海中泜。三韩未远须重译,九土虽中共秉彝。

但见神僧巍跨水,弗闻君子陋居夷。由余季札高千古,更复区区桀蹠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客 其二

宋代释居简

欲快青眸忍白开,故将渊默自藏雷。苕溪今日宁无昼,不见蘋吹好句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罗先生闻永升及第后三韵 其一 闻信

明代罗玘

阿云入落端无耗,年矢催人暗有期。浪听儿童传吉语,阿云已傍浑天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倪尧明知沙县

明代王汝玉

沙县知何处,闽中去路赊。一官仍出宰,千里复辞家。

瘴雨槟榔叶,晴风茉莉花。愿君防薏苡,白璧自无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皇甫松竹梅图

宋代张伯淳

三友亭亭岁晚时,政缘冷澹易相知。何须近舍今皇甫,却向图中觅补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史谩题

元代刘因

眼底权奸汉室空,伯喈文举亦才雄。王畿庙号关何事?亦在区区论建中。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