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平陵东

两汉佚名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平陵这个地方的东边,长满了松柏和梧桐。
有一天, 不知什么人劫持了住在这里的义公。
这些人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
胁迫他交出一百万银钱和两匹快马才能赎人。
交出两匹快马的确已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银钱了。
可是义公回头见到追钱的小吏,心中只有悲痛无奈。
义公心中悲痛得就像血在流淌一般。
只好带口信给家人,卖掉那头小黄牛凑钱来赎我!

注释
平陵:汉昭帝陵墓,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七十里处。
松柏桐:指墓地。古代墓地多种植松柏梧桐。仲长统《昌

鉴赏

  《平陵东》属汉乐府中的《相和歌辞·相和曲》。这首诗写一个善良的人平白无故被人绑架去敲诈勒索,被逼无奈,只好叫家人卖掉小黄牛凑线来赎身的故事。

  全诗每三句为一节。第一节写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经过。在平陵东侧一片阴森浓密的树林中,一位善良的平民义公遭到了绑架。事情发生得突然,义公心中充满了惊疑恐惧之情。这绑架良民的行径是何人所为?“不知”句提起疑问,含煳得极好。联系下文的“高堂”“追吏”,可知这是官吏捕人。不言其“捕”而斥为“劫”,意在表现出官吏行事的粗暴凶狠。观其行迹,真如盗匪,使人不能相信这是官吏行径。直来到高堂之下,才敢确定这劫义公的竟是官府所为。以“不知”故作疑惑,含讽刺之意于言外,掲露出“官府即盗匪

  

创作背景

  《平陵东》是一首控诉贪官恶吏采用绑架手段敲诈勒索平民百姓钱财的故事诗,大约产生在西汉末年。《古今注》、《乐府古题要解》 以为此诗是翟义门人为翟义起兵讨伐王莽事败被害一事而作的,但这种说法与诗意不合。  

参考资料: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24-225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齐前后舞歌二首 其二 后舞阶步歌

隋代佚名

皇皇我后,绍业盛明。涤拂除秽,宇宙载清。允执中和,以莅苍生。

玄化远被,兆世轨形。何以崇德,乃作九成。妍步恂恂,雅曲芬馨。

八风清鼓,应以祥祯。泽浩天下,功齐百灵。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径山西寮众老郎请赞

宋代释智愚

霜严气烈,山空月明。
涵养有得,划削不平。
拈起则佛祖不识,放下也草木争荣。
捱到凌霄八十四,谁知名重九重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从孙元式假定本韩文

宋代薛季宣

杨墨衰周亦既微,仙昙变夏用戎夷。回澜岂直万人敌,断简传将百世师。

脱落间亡乌鲗墨,蠹残宁免白鱼辞。校雠歆向君无愧,聊以新诗当一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留侯椎

清代雷钟德

秦王扫八极,收兵聚城阙。不知十二金人外,何从得此一椎铁。

子房破产报韩仇,千金结客劫东游。后来相汉殊意外,此事已自足千秋。

秦关开,楚兵来。子婴磔,阿房赤。是时祖龙身己死,不如生前一击褫其魄。

君不见荆轲匕首渐离筑,报仇不成旋诛戮,伟哉留侯智勇独。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蝶恋花 看演祭皋陶剧,仍用前韵

清代曹贞吉

水面绫纹堆乱缬。一曲清商,写出清流节。枉矢离离光未歇。

若卢闭处飞霜雪。

呵壁左徒声乍阕。南北甘陵,鸿影冥冥绝。尺雾消来天问彻。

一鞭好弄山间月。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荻港

清代宁熙朝

帆与鸟争飞,日行五百里。用风不可竭,快意且须止。

来日岂无风,再行未晚耳。荻港山色佳,人家枕流水。

忽惊幽谷人,绝胜苎萝美。地僻况家微,重聘焉到此。

我亦待嫁身,自嫁素所鄙。展转五更头,又报顺风起。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邢台驿

宋代范成大

太行东麓照邢州,万叠烟螺紫翠浮。
谁解登临管风物?枯荷老柳替人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沽酒行

元代成廷圭

街头酒贵不可沽,渴吻甚欲吞江湖。手持青钱宛若画,家僮走遍东西衢。

南桥沽来不满斗,就坊买得乌鸡雏。烹鸡开酒忍独酌,可人好客难招呼。

今宵醉饱坐复醒,灯前不用儿孙扶。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