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吁嗟篇

两汉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夙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飙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飘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株荄连。
乐府 植物 抒怀 思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艰难。永远地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我愿做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株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

简析

  《吁嗟篇》乃曹植拟乐府旧题《苦寒行》之作,取句首“吁嗟”二字命篇,实际上是一首歌咏“转蓬”的咏物诗。“转蓬”属菊科植物,秋日花朵干枯,“遇风辄拔而旋(转)”(《埤雅》),与人们离乡漂泊的景况很相像,因此常被诗人所歌咏。曹操《却东西门行》,就曾以它的“随风远飘扬”,抒写过“何时返故乡”的感情。但曹植之瞩目于转蓬,却与他政治上的坎坷遭际有关。   

参考资料: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1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还赵靖轩吟卷

宋代胡仲参

借得君诗在案头,篝灯夜夜看银钩。
苦吟暗数秋更尽,何处笛声人倚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月三日宴客山池

明代邹迪光

银塘日朗敞华筵,何意能要仲御船。
匼匝匝纷纭当上巳,叵罗酬酢聚群贤。
花衔舞袖千行丽,月傍歌喉一线悬。
觞咏未妨弦管盛,相看如在永和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梅寄傅知州

明代杨士奇

初入聊城县,遥闻郓守贤。教先重芹泮,治不假蒲鞭。

吏牍清无滞,农田盛有年。公馀多秀句,吟咏玉梅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山访隐图

明代张宁

独向青城访隐君,岩扉深杳路氤氲。山翁采药不知处,童子迎人犹闭门。

斜照入林松影乱,回风出涧水声分。晚来再问经行地,指点春峰顶上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日同邓希父蒋兆卿宴黄公绍旅寓园亭时微雨初过得鲜字

明代区大相

撷艾属芳筵,林亭景气鲜。蒲觞开石径,桂楫想江天。

细葛凉风袭,高槐片雨悬。殷勤看彩缕,一倍惜流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滨晚步

清代沈蓉芬

渡头滟滟落潮痕,泛尽萍根复蓼根。海燕低迷半江雨,归鸿嘹唳独家村。

求鱼看下澄潭网,乞火频敲隔院门。料得天涯摇落处,欲将幽怨寄王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换徐敦济郎中词二首

宋代韩元吉

强学三冬足,高谈四座倾。
书成唐北海,文假汉西京。
筹幄尝裨画,星曹仅持名。
生刍才一束,聊寄泪纵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寓言十首 其五

元代胡奎

梦乘白玉麟,遨游洞庭野。明月流高天,白云生其下。

轩皇张广乐,云是太古者。灵妃鼓瑶瑟,玄音淡而雅。

此曲遗人间,但恐知音寡。苟非遇伶伦,黄钟不如瓦。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