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 思念 民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注释
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岁:年。

鉴赏

  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7-148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4-145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从弟广东归绝句

唐代权德舆

夏云如火铄晨辉,款段羸车整素衣。
知尔业成还出谷,今朝莫怆断行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献陈陶处士

唐代莲花妓

莲花为号玉为腮,珍重尚书遣妾来。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释大冶归省还西塔兰若

明代王恭

西峰塔影连青汉,天半铃声度飞雁。朝散灵花世界香,夜悬灯火星河烂。

此僧年少著袈裟,手持木杖口楞伽。身寄空门如槁木,心将秋水植莲花。

两峰宴坐谈空寂,何事家山动遥忆。定里啼乌返哺声,别时春草忘忧色。

学道由来不顾乡,道成应复念高堂。衲衣暂借斑斓舞,寿酒唯倾般若汤。

清风溪上回轻舸,红叶吹霜向人堕。愿结三生石上期,只恐他生复无我。

此别悠悠几日逢,回风暮雨送行踪。孤云野鹤悠悠去,目断金鳌一片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将别严州留别诸友二首 其二

明代林光

缆解沙鸥且莫疑,溪梅刚遇放花时。诸君试共参天意,释子还能礼祖师。

山色留连皆惜别,风光过取不嫌私。他年归问桐江路,却把严光作故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双凤吟送吴汝砺汝器兄弟秋闱

明代史鉴

翩翩双彩凤,和鸣复齐飞。齐飞何所止,西北有高台。

高台高无极,上与青云齐。竹实为凤食,梧桐为凤栖。

映日弄光景,翥风扬羽仪。音声调律吕,文彩耀陆离。

幸逢命夔日,佐以云和师。笙磬既同音,箫韶亦间吹。

闻声自相感,应节舞徘徊。上昭帝王瑞,下彰畿甸辉。

信蒙主司爱,遂命虞人罗。持为大廷贡,张乐迎来兹。

闻有凤凰阁,复有凤凰池。翔游永朝夕,人间徒尔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陈太仆参政蜀省

明代王世贞

久宦无前辈,推迁自至公。空群辞蓟北,叱驭指褒中。

益部星初动,并门险对雄。还将在駉绩,一颂拟清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袁君松门歌

清代许梿

琉璃划天开芷村,松云如盖飞古门。千年老虬作人立,脂香著地垂秋痕。

袁君倚岩发长啸,竹根刻杯吟紫魂。琳书贝册尽消受,残山剩水谁与论?

有时快念贾岛佛,二十八宿胸中扪。粲花何人识此意,至今惟有碧鸡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京杂咏十首 其五

元代袁桷

上国饶为客,天凉眼倍青。白鱼沙际网,黄鼠草间翎。

芍药围红斗,摩姑缀玉钉。渐知尘骨换,振佩接青冥。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