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国风·邶风·二子乘舟

先秦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烦躁不安。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渐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注释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愿:思念貌。
养(yáng羊)养:心中烦躁不安。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86页
2、 李宝龙译注,诗经,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07,第36页

鉴赏

  此诗的写作背景,据《毛诗序》所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毛诗序》云:“《二子乘舟》,思伋、寿也。卫宣公之二子,争相为死,国人伤而思之,作是诗也。”毛传云:“宣公为伋取于齐女而美,公夺之,生寿及朔。朔与其母诉伋于公,公令伋使齐,使贼先待于隘而杀之。寿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寿窃其节而先往,贼杀之。伋至,曰:‘君命杀我,寿有何罪?’又杀之。”刘向《新序·节士》则说寿知其母阴谋,遂与伋同舟,使舟人不得杀伋,“方乘舟时,伋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现代学者有认同“闵伋、寿”之说者,但持不同意见者亦多。闻一多先生猜测它“似母念子之词”(《风诗类钞》),也有学者断为一位父亲送别“二子”之作,均相近似。倘若要将它

  

创作背景

  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析,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歌。

  

参考资料:

1、 方韬主编,四书五经精华 彩图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10,第185-186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赋得编桥渡蚁得元字五言八韵

明代陈奎

公序蜗庐伏,传胪庆状元。编桥资折竹,渡蚁救倾盆。

念恰关心切,功真以手援。术能全蛾子,庇合藉龙孙。

芥泛舟无异,苔封垤尚存。安排成雁齿,依附等蜂屯。

架槛同开网,衔珠解报恩。声名题虎榜,竟作雁行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翰林院望终南山

唐代吴筠

窃慕隐沦道,所欢岩穴居。谁言忝休命,遂入承明庐。
物情不可易,幽中未尝摅。幸见终南山,岧峣凌太虚。
青霭长不灭,白云闲卷舒。悠然相探讨,延望空踌蹰。
迹系心无极,神超兴有馀。何当解维絷,永托逍遥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溪口寨

明代祁顺

水绕孤村山作邻,烟云无迹石无尘。桃源不为渔郎到,谁识秦时避世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晴

明代释函是

春日丽如此,云开应有时。落花红点径,垂柳绿成丝。

海燕频将子,山泉已满池。老来閒步履,安得少年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上赵王 其三

明代佘翔

桐叶分封不计年,汉家隆准更谁贤。小山却慕淮南道,招隐还歌丛桂篇。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叔氏入京

明代皇甫汸

客思轻千里,官仪望五云。林间倾别酒,菊下赠馀芬。

北雪衣先授,南鸿信早闻。倘逢相识荐,无忝晋徵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峡山飞来寺 其二

明代陈尧典

芙蓉削玉耸嶙峋,云壑中藏万古春。览胜扪萝还笑我,凌空飞锡又何人。

猿声啼冷千岩月,山色幽无半点尘。趺坐苍崖观不尽,丹青天外画图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史上·刘虞

宋代陈普

疽溃中平甲子年,蒲蠃桑椹亦萧然。
幽州别是神仙土,谷石人间三十钱。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