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答武陵太守

唐代王昌龄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在武陵做门客时受到您的提携,决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注释
答武陵太守:作者离开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将返金陵,武陵太守设筵相送。作者以诗相谢。答:回话,回复,回信。
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

赏析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215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维舟石鼓访别驾林怀兰丈

明代庞嵩

一笑浮云世已轻,每从山水寄幽情。山僧何处供茶果,浪报人间得姓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温其对榻

宋代刘子翚

细雨南窗夜,青灯对榻眠,
升沈嗟汪宦,聚散忽流年。
失路谁推毂,他时看著鞭。
竹林须款集,君亦暂留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扇

明代徐溥

閒向江头倚大兰,西风回首雁声寒。不知浮世奔驰者,滚滚红尘没马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栖馆六咏 其四 夕阳亭

明代张元凯

螮蝀莫敢指,朝隮不可攀。閒门闭秋草,独对夕阳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楚蒙侍御见寄花晨风雨游南溪佳什 其二

明代符锡

出郭深杯不住乾,忍教春色望中残。江花欲唤山花发,杜雨其如腊雨寒。

虎瞰西连铜柱险,凤池东注海门宽。追游几许陪疏放,乘兴还应此未阑。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女冠子 玉簪

明代高濂

金风璧月。幻出花偏白。占幽芳。含露簪拖蕊,开风玉散香。

斜插停云鬓,重添向晚妆。多情共摇落,枕边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惠州王太守入罗浮寻梅花村不得用子瞻松风亭下梅花诗原韵有作予为和之

清代屈大均

水帘洞口梅花村,梅花不见馀冰魂。美人已随明月没,依稀缟衣来黄昏。

翠羽啾嘈怨幽谷,白云黯淡愁荒园。使君苦寻千万树,一冬冲雪忘寒温。

急须更植遍岩壑,依之吐纳扶桑暾。尽教玉女插云髻,复为老人遮松门。

千秋梅花作汤沐,四百君当闻此言。一罗一浮再开辟,花时招我倾清尊。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和陈图南见喜权金部

宋代韦骧

绿槐经午转庭阴,投隙相过省闼深。且喜清谈共挥麈,莫嗟白发各盈簪。

邻曹暂幸联官乐,兼局那辞冗事侵。更辱高吟叙情旧,侑欢何必浊醪斟。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