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羔羊

先秦佚名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注释
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驼),丝结、丝钮,毛传释为数(cù促),即细密。
食(sì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委蛇(wěi yí尾移):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
革:裘里。
緎(yù玉):缝也。
缝:皮裘

赏析

  赞美说

  汉儒对《羔羊》篇的解释主要有毛齐鲁韩四家,其中毛诗的解释来自《毛诗正义》,而齐鲁韩三家诗几乎都已亡佚。 现依据王先谦之说,取其书《诗三家义集疏》中认定的齐鲁韩三家诗说观点。在《羔羊》篇中,“羔羊”、“素丝”、“退食”、“委蛇”四词是该诗的关键词,其中“羔羊”是主旨的代表,故理解汉儒对《羔羊》篇的解释,应先从后三词开始,再分析“羔羊”所代表的主旨。

  “素丝”。在《诗三家义集疏》的资料中,齐氏认为“素丝”指“君子朝服”;韩氏则认为素喻絜白,丝喻屈柔;注鲁诗的谷永注“素”为“行絜”,王逸注为“皎洁之行”;毛氏注为“白也”。《诗三家义集疏》总结为:“薛以性言,谓其心之精白,谷王以行言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而这首《羔羊》就是一首反映当时在位官员与老百姓和谐相处的篇章。   

参考资料:

1、 《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35-36页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平直之沔阳学正

宋代王称

楚泽三秋近,荆门一望开。沔流缘泮入,巫树拥屏来。

共讶平当老,谁怜宋玉才。凤歌时有客,狂狷待君裁。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临武堂宴醉后有怀省台诸公

元代王恽

桂月流光雪满台,月明人影两徘徊。行云不逐歌尘散,往事还随去雁哀。

双鬓入秋无可白,寸心于世未全灰。遥怜红药阶前客,玉树相依一笑开。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茜云歌再为钱唐马稚彬赠妓赋

明代张萱

觥筹交错麝兰熏,请君听我歌茜云。霜风昨夜吹香氛,冉冉飞落珠江濆。

芊绵草色日初曛,化为云兮碧氤氲。儿名茜云美无伦,我言云儿天之孙。

儿言云是花之魂,兰心蕙质清且芬。意近体远浓淡匀,戏着临邛犊鼻裈。

梭齿偶折逢谢鲲,懒向人间剌绣纹。徵歌逐舞日温黁,双莲微动湘波裙。

留身顾影何逡巡,沽娇笑弄榴花尊。欲别不别时谆谆,憨声颤语谁忍闻。

马明生即云中君,云兮同归老姥墩。白头太守王右军,有诗不赋鹑之奔。

掘头船子两桨分,不如归去寻桃根。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仁风厅

宋代曾巩

凛凛风生寄此堂,尘埃消尽兴何长。朱丝鼓舞逢千载,白羽吹扬慰一方。

已散浮云沧海上,更飞霖雨泰山傍。谁知万物心焦日,独对松筠四座凉。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寺居

宋代陈与义

招提远占一牛鸣,阻绝干戈得暂经。
梦境了知非有实,醉乡不入自常醒。
楼台近水涵明鉴,草树连空写素屏。
物象自堪供客眼,未须觅句户长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资国巨松伐为东观材

宋代周紫芝

文字初离五阨馀,缃囊缥帙秘新储。何人合在天东壁,十八公堪作校书。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岁暮 其一

元代郭奎

鸡鸣刁斗歇,展转尚无眠。华发何为者,离乡今十年。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爆竹二首 其一

元代叶颙

一声爆竹透云端,惊醒苍生睡不安。若使江淮豪杰听,定应惭悚胆先寒。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