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奉和梁王宴龙泓应教得微字

唐代宋之问

水府沦幽壑,星轺下紫微。鸟惊司仆驭,花落侍臣衣。
芳树摇春晚,晴云绕座飞。淮王正留客,不醉莫言归。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2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学诗

宋代龚相

学诗浑似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
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侍

宋代乐雷发

石田茅屋野苔春,喜对庭闱话苦辛。
客路本无如意事,瘴乡难有却回身。
且寻农耒耕湘雨,待看天戈洗鞑尘。
门外黄旗边饷急,可堪杯酒各伤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扇

元代仇远

茂树坐终日,水流心不竞。
谁识山中居,万动归一静。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庚午守岁戏笔

明代张萱

西园公,无名氏,老向人间亦徒尔。六身二首是耶非,人说明朝七十四。

七十四,可若何,一不为少百不多。踽踽凉凉心悄悄,行吟泽畔空婆娑。

觌面相逢人不识,缩踵却行犹畏迹。莫怪穷猿好择林,自是放豚难入笠。

非仙非佛亦非儒,半农半圃半樵渔。有时冠履自桎梏,儿童笑唾鬼揶揄。

自惜当年好身手,转瞬如何成老丑。头童齿落面冻梨,两足蹒跚柳生肘。

目昏耳聩非故吾,掉头不受人招呼。昔为长物今弃物,止有一口常胡卢。

终日胡卢有何意,傀儡登场满街市。一双白眼瞪不开,两豆何妨坚塞耳。

尚留一腕能匠心,赋成不换长门金。据梧时读太昊易,拥膝惟赓梁甫吟。

今夕何夕云除夕,儿女灯前皆绕膝。柏酒椒盘争献翁,愿翁百岁皆康吉。

翁言尔且打灰堆,如意今从彭蠡来。餔糟请共醉司命,沿街更莫卖痴呆。

痴呆还与阿翁买,买得痴呆长自在。痴呆若早还阿翁,何致胸中常磊磈。

问翁何事耳失聪,鹖冠免洗将无同。烱烱欲收岩下电,得无负此青方瞳。

知翁视听故无患,聪明自误常嗟叹。雷霆过耳若罔闻,不放乾坤入吾眼。

阿翁好语儿与孙,今宵婪尾须盘桓。李畋深宵喧嚗竹,山魈白昼如云屯。

虎皮金目竟何益,自昔高明鬼瞰室。且将竿燎照污邪,共祝明年瓶满粒。

儿孙酒罢休嗷嗷,副在名山付汝曹。有口须吞豫让炭,疗饥不乞于陵螬。

园公名氏亦难记,交绝途穷踪迹秘。但闻常入鸟兽群不惊,可是崇祯四年混沌氏。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追赋内相吴公邀往书石山中杂题

明代祝允明

上宰邀书睿制篇,幸从几席向林泉。晨陪松露翻閒语,夜傍贤星聚处眠。

暂拂古风嘘故里,喜逢佳衲过山前。儿童日夹先公膝,说向当时屡泫然。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王廷秀挽词

宋代孙觌

朱雀乌衣巷,青袍白首郎。谁令呼起起,便作去堂堂。

急景驹跳隙,哀音雁折行。庆钟知有在,庭树正流芳。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

唐代齐己

半幅古潺颜,看来心意闲。何须寻鸟道,即此出人间。
巘暮疑啼狖,松深认掩关。知君远相惠,免我忆归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怀十七首 其五

清代陈恭尹

荷丝织为衣,禦寒终不温。章句小儒生,安识经与纶。

高冠带金玉,端坐如鬼神。轻车从肥马,游宴无冬春。

志士沈下僚,能智岂获伸。大盗从西来,击钟召群臣。

空复见异类,何以张吾军。大者为鸡狗,鸣吠从他人。

小者如蛹蚕,只自营其身。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