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荀道士归庐山

唐代李端

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织图二十三首 其十四 蚕蛾

清代胤禛

邻始通往来,暂时解忙促。出茧影翩翩,翅光腻粉沃。

秧苗已抽青,桑叶再见绿。送蛾须水边,流传笑农俗。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鹿角镇

唐代元稹

去年湖水满,此地覆行舟。万怪吹高浪,千人死乱流。
谁能问帝子,何事宠阳侯。渐恐鲸鲵大,波涛及九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云开见华山

唐代李频

夹道人家水竹间,马头山色画应难。天公故故开云幕,乞与莲峰仔细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尹生一首

明代黄省曾

尹喜有仙骨,蓬丘生好怀。白云看欲举,紫气望将来。

上草杯霞觅,真图洞日开。五千须早诵,浮鹤谢红埃。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张篁村万木奇峰图

清代姚鼐

一峰掘起天当中,撑拄元气开鸿濛。左右阖辟两巨壑,径路各绝风云通。

松风远自云中起,摇荡云光山色里。水交山断置人家,松响溪声动窗几。

岩高谷迥居无邻,松林有路无行人。岂非高士尝避秦,自此千载无问津。

又疑灵境与世隔,乃是天地神物之所珍。我家龙眠东,西望两谷口。

每至夕阳时,岚光纷照牖。日月逝矣身今衰,芒屦竟隔青崔嵬。

却寻图中幽谷到穷处,忽有数峰天际来。张君画山最得古人妙,俯视百年画史皆尘埃。

人家收得尺绢素,屈指不数王麓台。何况林卉与翎羽,扰扰俗工何足取。

韩干戴嵩堪障壁,徐熙周昉遗儿女。落落平生山水情,移将看画亦眼明。

于今安得张君死复生,与余结茅共对青山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

宋代向滈

路尽湘江水,人行瘅雾间。昏昏西日度严关。天外一簪初见、岭南山。北雁连书断,新霜点鬓斑。此时休问几时还。准拟桂林佳处、过春残。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

宋代姜夔

此去庐陵定几程,向来筇杖未经行。
悬知片棹云边集,大有吟情雪里生。
楚渡食萍应甚美,舜祠吹玉直难清。
二君即日青冥上,唯我春山带雨耕。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行

唐代元稹

秋风方索漠,霜貌足暌携。今日骑骢马,街中醉蹋泥。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