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别驾赴晋陵即舍人叔之兄

唐代李端

诸宗称叔父,从子亦光辉。谢脁中书直,王祥别乘归。
江帆冲雨上,海树隔潮微。南阮贫无酒,唯将泪湿衣。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5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迎春辞应江右春课

清代陈忠平

春心破茧欲何之,抽作游丝并雨丝。绾住梅魂萦旧梦,托于雁足寄新诗。

和风初啭莺啼序,寒雾薄笼杨柳枝。携手虹桥待晴日,莫教误了看花期。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转调踏莎行(上巳道中作)

宋代陈亮

洛浦尘生,巫山梦断。旗亭烟草里,春深浅。梨花落尽,酴醿又绽。天气也似,寻常庭院。
向晚情怀,十分恼乱。水边佳丽地,近前细看。娉婷笑语,流觞美满。意思不到,夕阳孤馆。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革命的“铁砧”

明代陈松山

共产党人意志坚,赴汤蹈火我当先。严刑拷打何足畏,“铁砧”美名万古传。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汤义仍过余适余命工栉发欲起义仍亟止余对谈竟栉因相顾大笑曰竹林风致何必晋人俄余鼓枻南归兴会相思辄有此寄

明代胡应麟

散发逢君易水头,红尘紫陌并追游。狂呼楚客青丝骑,醉拥吴姬白玉楼。

三馆地堪容执戟,五湖天欲问归舟。江声月色能相望,九月鸿书到敝裘。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潮州林太守邀金山小酌

明代林光

乌石参差出凤城,一樽聊此话平生。磨崖细认模糊字,怕有昌黎刺史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仙花四绝 其二

明代杨慎

金盏银台映绿樽,清香况复赛兰荪。秪应岩桂为朋辈,未许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代探花郎 其一

宋代黄裳

蟾宫兄弟满清都,竞向花前醉索扶。昨夜碧桃源里去,蕊香多少上蜂须。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高台携信老诗集夜读上封方丈次敬夫韵

宋代朱熹

十年闻说信无言,草草相逢又黯然。借得新诗连夜读,要从苦淡识清妍。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