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王正月

先秦公羊高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因为指的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统,天下都实行王的政令。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3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苍村咏梅作

宋代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呈骡

明代释函可

怜我长将病骨驼,难随冀足度关河。生刍一束兼孤钵,累子人呼乞食骡。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五仙观眺望

明代梁有誉

岁晏琴尊聊纵赏,况逢高阁俯长川。孤城海气霾寒日,万壑钟声出暝烟。

辽鹤归来空异代,石羊化去不知年。沧桑自古何须问,肠断江湖落雁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游东林寺迟袁伯益不至

明代邓云霄

春风驻马曾游地,往事悠悠已四年。古刹残僧非旧主,香炉睛色又新烟。

请看客鬓同黄叶,可悟禅心是白莲。惆怅登临虚夙约,美人迢遁隔江天。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

清代刘嗣绾

睡破梅花,江南好梦重重掩。一枝谁剪。昨夜春痕浅。

茅屋空山,旧约何时践。愁难遣。楚波点点。也碍离人眼。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月五首 其四

宋代李纲

四更山吐月,夜静月尤明。玉梳挂碧落,银汉自从横。

寥泬群动息,溪中有舟行。吾家渺何在,极目望江城。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宋代司马光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松坚终发石,鱼变即辞流。
近郡无飞檄,清时不借筹。
淇园春竹美,军宴日椎牛。
送别 忆旧 友情 勉励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塘泛舟赠何太占

清代成鹫

我本钓鱼船上客,偶随鸥鹭下南塘。长空放鹤不留影,野水侵花长带香。

屈子牢骚庄旷达,稽生懒惰阮猖狂。相逢大笑各归去,明日抱琴来此堂。

公羊高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著于竹帛”,流传于世。《春秋公羊传》,亦称《公羊春秋》或《公羊传》,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着重阐释《春秋》之“微言”、“大义”,史事记载较简略。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