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精卫填海

先秦佚名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叫发鸠的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外形跟乌鸦相似,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注释
曰:叫作。
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状:形状。
乌:乌鸦。
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

故事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象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都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变化做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象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要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读邸报书事二首 其二

明代庞尚鹏

井里萧凉野戍孤,忍看烽火满平芜。九重若问丰年瑞,先上流民郑侠图。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次韵仲孺梦与世美诸友同集

南北朝邹浩

箪食凄穷阎,綵衣焕华屋。公子谢群居,几年羊胛熟。

逢迎纷故人,趣异终疑独。精诚洞虚无,相应比如竹。

不羡春风前,流莺啭乔木。勤勤通昔心,全胜书一束。

胡然亦神游,邂逅同梦鹿。夜旦环中来,梦觉更主仆。

只今所见闻,转手惊莫复。冰释倘未能,兹焉良可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畅当

唐代卢纶

四望无极路,千里流大河。秋风满离袂,唯老事唯多。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淳于髡墓

唐代刘禹锡

生为齐赘婿,死作楚先贤。应以客卿葬,故临官道边。
寓言本多兴,放意能合权。我有一石酒,置君坟树前。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闲眠

唐代白居易

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
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挽陈和仲二首

宋代包恢

川流近海学易至,源出慈湖派独清。
进佩龙泉秋水洌,退怀骊颔放珠明。
介真不以三分易,枉自无容一尺轻。
年未半生纡远道,哀哉何限不平鸣。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扈驾功德寺陪李大司寇于徐二学士登西山对月三首 其二

明代王弘诲

天行云汉灞陵滨,鄠杜长杨望幸新。阁道銮旗回日月,周庐警柝拥星辰。

镐京汾水陪清赏,宝地瑶空隔世尘。其羡枚皋工赋咏,风流还似曲江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月初五日携家人往龙华观桃花至则已谢 其三

清代郑孝胥

谁遣春阴换夕曛,江头暗尽爇天云。回车自觉无才思,祇道来迟向细君。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