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棫朴

先秦佚名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周王气度美无伦,左右群臣璋瓒捧。手捧璋瓒仪容壮,国士得体是贤俊。
船行泾河波声碎,众人举桨齐划水。周王出发去远征,六军前进紧相随。
宽广银河漫无边,光带灿烂贯高天。万寿无疆我周王,培养人材谋虑全。
琢磨良材刻纹花,如金如玉品质佳。勤勉不已我周王,统治天下理国家。

注释
芃(péng)芃:植物茂盛貌。棫(yù)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
槱(yǒu):聚积木柴以备燃烧。

鉴赏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

  

创作背景

  此诗是《大雅》的第四篇,与前三篇一样,也是赞美周王的作品。但赞美的究竟是哪一位,却不像前三篇那样具体有所指,只是因为诗中提到“周王寿考”,而传说周文王活了九十七岁,所以历来认为非文王莫属。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28-531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霁 继古韵述怀

金朝王丹桂

肥遁人家,对东南万里、鲸海横碧。兰苑芝田,暖香风送,不灭凤城春色。寿松径里。绿茵嫩□纹如织。又还是。鹤诏乍回,犹听九霄唳。天教赋我、此段嘉期,寸心澄寂、百虑蠲息。向闲中、呼童煮茗,玉瓯轻泛浪花白,神爽气和何有隔。况真常道,时时默运玄功,湛然无为,澹然自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游晋祠

元代赵秉文

官闲屏骑从,意行无涧冈。青山尽处山口转,清溪宛与青山长。

古城尚隔叔虞庙,水气先入单衣凉。溪行不十里,乔木森千章。

灵泉万古流不竭,荡云沃日摇精光。素月落圆甃,青天入方塘。

棹歌中流箫鼓发,击波惊起双鸳鸯。脚踏船舷掖两生,明月照我欹巾裳。

两生为我歌,与子嚼一觞。兴来洒墨三四行,使汝名似湛辈香。

歌罢忽惆怅,欲归且徜徉。清风明月本自无尽藏,青山绿水何处非吾乡。

世閒风波老可畏,物外日月初不忙。安得此溪化作百斛酒,狂吟大醉三万六千场。

一朝忽骑赤鳞去,归来晋溪流水依旧空茫茫。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武闱校士二首 其一

明代卢龙云

闽海烽初净,辽阳檄转催。徵兵烦十道,策士喜多才。

技已穿杨胜,筹因借箸来。君王思颇牧,仗钺早登台。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孙徵君以孟冬葬于夏峰时侨寓太原不获执绋适吴中有传示同社名氏者感触之意遂见乎辞

清代顾炎武

老不越疆吊,吾衰况疏慵。遥凭太行云,迢遰过夏峰。

泉源日清泚,上有百尺松。忆叨忘年契,一纪秋徂冬。

常思依蜀庄,有怀追楚龚。不得拜灵輀,限此关山重。

会葬近千人,来观马鬣封。傥有徐孺子,只鸡远奔从。

一时诸生间,得无少茅容。俗流骛声华,考实皆凡庸。

淄渑竟谁知,管华称一龙。我无人伦鉴,焉敢希林宗。

惟愿师伯夷,宁隘母不恭。嗟此衰世意,往往缠心胸。

回首视秋山,肃矣霜露浓。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红梅

清代郑文焯

记西楼筝雁,曾迎素手,珠槃花乱。甚东风、不管世情,红罗映雪先绽。

吹香枕畔。凉玉浸、宫黄妆浅。那回睡里、谁斗轻盈,奈鸾帕重题,泪粉相间。

华年美眷。说仙处无双,画图传看。殷勤把、一枝问讯,江南板桥红遍。

安排鸳桨,寻梦度、五湖春远。怎便付与、雨洗烟梳,待流霞双举,见花须劝。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不忍池晚游诗 其十三

清代黄遵宪

不耐茫茫对此何,花如吉野月须磨。如鱼邪虎乌乌武,树底时时人唱歌。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九日雨中

宋代赵蕃

帆来鸟去苏州句,落木长江老杜诗。得意写图那办此,惊人吐句或能之。

长年役役愁肝肾,老态骎骎入鬓髭。寄谢樵夫与渔子,可怜日用不能知。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诗三首 其三

宋代郑思肖

苍苍碧玉盘,乌兔东西跳。一气母群儿,各弄性情妙。

雷动蛰龙飞,天老哀猿吊。俯首问洪濛,万古一长啸。

© 2019 古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 苏ICP备1902824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