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186篇诗文
岁云暮矣天荒凉,北风萧飒号枯桑。天工衒术逞奇巧,剪冰作花散下方。
空斋有客羸且病,正襟危坐冻欲僵。地炉无火灰亦冷,双足刺若触剑铓。
故人相爱意殊厚,凌晨投以炭二筐。瘦形挺然状鸡骨,尚带栎坞秋烟香。
便如暗室正欲睹,忽向目前逢夜光。施敲石火自吹燎,陡觉群阴皆遁藏。
须臾血脉始和畅,渐久神气皆扬扬。信知此物功不细,能使阳德随昭彰。
吾闻冬至子之半,泰道从此当开阳。今年天心亦何事,乃遣沴气妨时旸。
缄诗报谢有深感,梅花几日开春香。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