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186篇诗文
紫髯将军身七尺,早拜金吾未三十。臂挽雕弧二石强,腰横宝剑千人敌。
曾随骠骑过祁连,论赏平蕃功最先。直向交河驰羽檄,肯教烽燧照甘泉。
名高飞将传异域,气凌属国雄燕然。百年思刷会稽耻,万里曾屯充国田。
迩来移镇三河久,马上黄金垂紫绶。偏裨皆为六郡英,贤豪不数云中守。
平原草色猎骑还,雁门雪尽春归后。逻静无传紫塞烟,客来但醉芳尊酒。
良时跃马独朝天,阙下相逢思蔼然。久知公子能虚左,苦忆将军恒在边。
锦带红缨士如虎,明日都门仍出祖。节钺翩翩不见君,惟见云台天尺五。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